「以前忙着工作,沒時間玩,也沒機會探索自己的興趣,退休後自由了。」現年83歲的李子超,看起來最多75歲,很有活力,經常拖着皮篋四圍拍片。「趁還做到就要去做,50歲跑得,當然要去跑,80歲行得,當然要去行。我現在也跑得,只是慢一些!」
為科學園拍宣傳片
精力充沛的李子超,退休後愛上影片製作,曾拍攝多部微電影,跟過本地導演拍鬼片。他和朋友成立的拍攝公司「數碼先鋒」(Digital Pioneer,DP),最近更與社交平台「樂活新中年」合作接job,手上有3個拍攝項目,為科學園、西藏5100礦泉水公司和一個辣椒油品牌製作宣傳片。
所有項目都有酬勞,基本拍攝的收費是半日1400元,後期製作另計,但他志不再錢,只求好玩。「不在乎賺幾多錢,我的初衷很明確,大家出來玩,不需要自己掏荷包就可以了,夠錢給我們買器材就好了。其實玩是主要目的!」
攝影嫌悶 改玩攝製
李子超是電器產品設計師,第一代分拆式吸塵機出自他手筆,製成品出口歐美日本。他2003年退休後參加「老友網」的攝影課程,經常擔任義務攝影師。「是我小時候的夢想,中學時期玩過攝影,在黑房曬菲林相。」他曾替二十多對長者夫婦拍攝的一輯婚紗照,結果贏得由理大活齡學院舉辦的「你眼中的活齡」攝影比賽優異獎項。
但他嫌攝影不夠好玩,開始拍片。「很多人對攝影團很有興趣,影風景、雀鳥,但我興趣不大,覺得太大路、太容易拍了。有些攝影班的同學在拍一部微電影,我加入一起拍,發覺很好玩!」他其後加入長者安居協會的「銀齡製作室」,拍過《再建冰室》等多部與社區和健康有關的微電影。
活到老學到老,他積極進修,提升攝製技術。前年報讀非牟利藝術團體采風電影的訓練班,學拍紀錄片。「未試過紀錄片,便去上了幾堂,發現和拍電影很不一樣。我拍了一些片交功課,現在對紀錄片也有些心得。」學完拍片,他學剪片。他起初用半專業的剪輯軟件「會聲會影」,現已「升呢」改用蘋果電腦的Final Cut Pro。
赴台瞓身趴出車外拍攝
學成歸來,他衝出香港,去年與「銀齡製作室」成員到過台灣參與拍攝《不老騎士》記錄片。旅途艱辛,日曬雨淋,每日清晨5、6時起床,晚上10時才回房休息,但他非常投入,「瞓身」拍攝,經常做出危險動作:在媒體車上拍參賽者衝刺鏡頭時,整個身趴出去捕捉畫面,更想過坐在摩托車後座倒後拍攝,嚇得導演一額汗。李子超笑言:「大家都被我的熱誠打動了。」
連踩7日 跟導演拍鬼片
他今年自立門戶,組成的「數碼先鋒」,核心成員有6人,年齡介乎40歲至80歲。「有些人還在職,我就最老了!」6人各有所長,曾任職產品設計師的李子超,對活動圖像和構圖有觸角,也擅長影片構思。「以前要趕圖,生產有什麼難題都要及時解決,對現在的思考有幫助。」
這個小組月前跟一位本地導演拍電影。「連續拍了7日,有時拍到27點,即是凌晨3點!因為是鬼片,外景什麼都有:西貢、棺材鋪、一樓一、小食店、會所,也有跳樓場景,很多姿多采!和工作人員打成一片,有計傾,他們有時遷就我們,讓老人家先坐車、不用搬重物。」
毫無電影攝製經驗的李子超,首次擔任攝影助理,導演是否滿意其表現?「他滿意我們的熱情。」他鬼馬答道:「拍電影的時間很緊湊,要頻頻換鏡頭,對焦都是手動對焦,要很快手。始終未試過的工作有些難度,很多技術未到家,例如換鏡頭時找不到鎖,就慢了一拍,但導演有心思訓練我們。」
買機成癮 「會被老婆鬧」
「以前玩過攝影,但拍片就從來沒想過,因為一餅菲林很貴,拍一條片要買很多餅,沒條件玩!」科技發達,數碼機成本低,他不能自拔。「2004年買了十倍變焦數碼機,直接在家過相,開始嘗到數碼的甜頭,之後就愈玩愈大。」
他自言「中毒已深」,每月也上深圳華強北掃腳架和攝錄機配件,留意大牌子何時出新款。「平時好幾百元買便宜的配件,看中新機就會買到好貴,一路升級,心血來潮就花了萬幾元。」跟導演拍完鬼片,發現自己的收音技巧不足,要再添器材。「我和收音師成了老友,會一起飲茶,他教了我們要買哪種咪。」他笑言,家裏放滿器材,家人也有微言。「屋企人都要忍少少,有時會被老婆鬧,但大家要互相遷就,她也有她的節目,經常和舊同學聚會,各有各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