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國莫hard sell 張明敏擬東山再起 歌聲紓中港矛盾
2017年3月29日

八十年代,張明敏憑一曲《我的中國心》風靡全國,「六四事件」後演藝生涯劃上休息符。這位土生土長的港人坦言,當年只知道唱愛國歌有市場,誤打誤撞成為「愛國歌手」。

現時中港矛盾嚴重,「愛國」成為敵我分明的標籤。這位老牌歌手強調不能硬銷愛國,他準備重拾歌唱事業,以歌聲培養中國心。「愛國並非張明敏的專利!」

鄧傳鏘 信報月刊總編輯 張婷婷 特約記者

1956年香港出生的張明敏, 並非來自根正苗紅的老愛國家庭,父親是菲律賓華僑,母親是印尼華僑。因為母親喜歡聽歌,愛看台灣歌舞團表演,耳濡目染,在不懂國語的情況下,依樣葫蘆唱出國語歌曲,自小鄧麗君的小調,琅琅上口。

1982年日本竄改侵華歷史, 張明敏形容當時「港人愛國情懷大爆發」,《我是中國人》一曲唱得火紅,同年奪得香港電台十大中文金曲獎。1983年張明敏打鐵趁熱,灌錄了由王福齡作曲、黃霑填詞的《我的中國心》。

口唱愛國歌,但張明敏坦言當年不知愛國為何物,「《我是中國人》好彩,《我的中國心》又好彩。」至於唱片公司,更沒有考慮什麼愛國不愛國,有市場、有錢賺便做,這些「愛國歌曲」只被視作「流行曲」,有人喜歡,便流入內地。

八十年代初中英就香港主權展開談判,1983年中央宣傳部發文強調要宣傳香港,中央電視台籌備1984年春節聯歡晚會時想到要加插香港元素。當年春晚導演出差深圳,乘車時偶然聽到《我的中國心》,發覺很適合春晚,幾經轉折下找到張明敏。兩地隔絕幾十年,張明敏憶述,當時一般人對於內地的印象很神秘,感覺恐懼,幾經思量,在母親的鼓勵下才打消了疑慮。

共產黨一直宣傳香港資本主義社會腐敗,人人花天酒地,黃賭毒樣樣齊,當民眾在電視看到香港歌手唱愛國歌,效果很震撼,連領導人胡耀邦都被感動了。張明敏笑言能一夜爆紅,「真係要多謝佢哋之前宣傳香港宣傳得咁爛!」作為首個北上的港台明星,張明敏得到幸運之神眷顧,在北京首都體育館連續舉行了三場個人演唱會。

愛國歌手誤唱「反共歌曲」

1984年在北京舉行演唱會時,內地媒體形容「他在舞台上操着半生不熟的普通話說開場白」。他自嘲:「1984年時,我接受唔到自己的普通話咁差,惟有在交往中苦練。」苦練三十載,今日他的普通話已很字正腔圓。

當年不單普通話差,張明敏笑稱,在殖民地教育下,那時自己政治意識不高,分不清什麼國共,只知道台灣民歌好聽。1984年登上春晚後,中宣部才發現之前灌錄的歌曲中有些是翻唱台灣反攻大陸的「台灣愛國歌曲」,遂發文給新華社存檔,提醒媒體張明敏有三首反共歌曲。

參與「民主歌聲獻中華」演出

八九北京民主運動以及其後發生的「六四事件」更激發張明敏的愛國熱誠,他出席支持民運的籌款活動「民主歌聲獻中華」,先後演唱《蒙塵的巨龍》、《我的中國心》和《我是中國人》,又跟隨李柱銘等到美國三藩市、波士頓等地為民運奔走、向華僑獻唱。「那年確實很迷惘,為什麼天安門會發生這樣的事情?點解會對年輕人、學生採取這樣的手段?」

今日反思,他覺得兩邊都有不是。「政府一定處理得唔啱」,因為年輕人是無辜的,他們只是一腔熱血。「領導層處理手法有問題,互相推諉,背後討價還價,從中撈取政治本錢,年輕人則被當作籌碼!」

六四事件是國家的轉捩點,也是張個人事業的轉捩點,六四後內地文化發展停滯,抗拒外來演藝文化,正準備在大陸大展拳腳的張明敏慘遭滑鐵盧。心灰意冷下遂放棄歌唱事業,1990年開始從商,與家人在內地設立傢俬廠。

不服氣想重拾歌唱事業

近年,張明敏正認真思考重拾歌唱事業,「中國十幾億人口都識得我的歌,但我從未在香港開演唱會,唔服氣!」

面對香港社會撕裂,本土意識高漲,打出「愛國歌手」旗號,會否招致年輕人抗拒?張明敏表示,只是想從文化介紹出發,不會硬銷愛國,「香港人都愛國,愛國不是我的專利」。

今日張明敏擁有「愛國歌手」金漆招牌,經常獲內地企業或富豪邀請北上掘金。
被問到做藝人是否也要政治正確時,張明敏這樣回答:「許多時是主辦機構自我審查,不可以錯怪國家、共產黨小氣!如果中宣部明確發出批文,指名道姓封殺某歌手,那才能批評政府不對。」

不過,張明敏強調,藝人和商品一樣,都是市場主導,設計師當然可以依自己喜好設計商品,但顧客有沒有興趣購買卻是另一回事。歌手若因為挑動群眾情緒而失去市場,需要自己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