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允芝:法治未死 司法獨大有理
2017年5月2日

佔中後連串政治案件,觸動社會撕裂的傷疤,攻擊法官蔚然成風,甚至有人批評「法官獨大」。剛卸任大律師公會主席的資深大律師譚允芝(Winnie),直斥有關言論形同自毀長城,呼籲港人珍惜司法制度。

撰文:李澄欣  本刊記者

「哎,今日穿得有點怪,要上court。」55歲的譚允芝過去兩年要頻頻面對鏡頭,但拍照時仍有些靦腆。上了一日庭,她回到中環置地38樓的頂級Chamber接受本刊專訪,黑衫黑褲黑皮鞋,奶白絲巾和粉紅水晶甲是身上唯一點綴。

半框眼鏡下兩道粗黑閃粉眼線,掩不住紅絲滿佈的雙眼──她還未回過氣來。「(在任)後期已很累,自己又多case,卸任後沒接受過訪問,要休息好一段時間……」她作風硬淨,1984年取得大律師資格,2006年與前夫莫樹聯同獲委任為資深大律師,2010年起擔任公會副主席,在陽盛陰衰的大狀行列不讓鬚眉,但女強人也會累。

是其是 非其非

佔中落幕後,譚允芝接替石永泰任公會主席,是繼余若薇後第二位女性主席。在任短短兩年間,香港社會前所未有撕裂,但她強調保持中立,總在關鍵時刻說公道話:2015年上任後糾正中聯辦主任張曉明的「特首超然論」;2016年初力撑有「網絡23條」之稱的《版權(修訂)條例草案》;批評李波失蹤是「九七後最讓人憂慮的事件」;去年立法會宣誓風波,儘管認為青年新政議員行為「小學雞」,但斥人大釋法「百害而無一利」。

這種track record,黃藍不討好,但譚允芝沒有政治包袱,是其是,非其非。「我心裏想什麼就說出來,沒有agenda,不是為了拿彩,也不是求選票。」她帶骨道。「很多市民一聽到大律師,就覺得是搞事的,是黃絲帶。大律師公會不是公民黨B隊,我們用了4、5年去建立這形象,很刻意劃清界線,因為有人很刻意抽我們水。」

佔中後連串政治案件,觸動社會撕裂的傷疤,掀起情緒化反應。她搖頭嘆道:「以前剝花生,現在社會氣氛激烈,發生什麼都像自己家人被人拉上庭,感覺強烈。現今世代更關心時事是好事,但太政治化,非我即敵,看新聞易被煽動。」

法官大vs制度大

近年社會單憑傳媒報道,就對裁決說三道四,動輒疾呼「法治已死」,甚至侮辱法官。2015年光復元朗行動引發警民衝突,示威者吳麗英「以胸襲警」罪成,網上流傳印有瞄準器對準原審裁判官陳碧橋的圖片。七警案被告被判監兩年後,撑警團體侮辱法官杜大衛「黃狗」、「狗官」。旺角騷亂三名被告暴動罪成被判監3年,有港獨團體在社交網站懸紅30萬元「通緝」法官沈小民。

攻擊法官蔚然成風,譚允芝連珠炮發狠批:「說法治已死,完全是多餘!現在的人很personal,判得不合我意,我明天就看法官在Facebook如何被人揼。不喜歡判決,就說『法官獨大』、『司法獨大』,近期最哽耳就是這句!香港很多制度都不完善,但司法制度是最有聲望了,比新加坡的聲望高很多,也比美國更獨立。如果司法制度受損,判得不合我意就罷免你,那就真是死得了!人們錯誤地將司法的權威personalize了,不是法官大,而是制度大。」

「有人說法官也是人,不一定對,但我們要相信制度,陳志雲案波折7年,最終得直,正因為制度讓你用到盡,有足夠機會糾正錯誤──幸好『司法獨大』!如果司法不獨大,陳志雲就日日在商台唱衰法官,對誰有好處?他自己也洗不甩罪名。上訴得愈高,法官人數就愈多,這已是最安全、令司法的公正最接近完美的體現。」

觀感就是現實,她瞪大雙眼道:「香港法官的素質普遍好,你估沈小民這樣判,他不預了被人揼?法官曉得頂住壓力,但就算頂得住,人們對司法的信心也取決於perception。不斷攻擊法官,令法官獨立的威信在人心中降低,這是最蠢的,我們不要自毀長城!」

釋法損法治

損害司法制度威信者,除了香港市民,也來自中央。去年10月立法會宣誓風波,引發人大常委會就《基本法》第104條宣誓條文釋法,譚允芝當時批評時機不幸,在宣誓案未有判決便倉卒釋法,令人覺得釋法是要干預案件結果。她在今年初法律年度開啟典禮致辭時,亦大篇幅評論事件,重申政治權宜不應凌駕法治和司法獨立。「釋法是憲制下內地的權利,但在那時機這樣釋法,對於司法的威信有影響,令人覺得驚香港判錯。」

《基本法》委員會副主任梁愛詩形容,釋法是「不怕一萬,只怕萬一」,以防法院不按《基本法》原意判決。譚允芝至今說起仍扯火,提高聲調直斥:「萬一咩呀?法官不懂判嗎?唔該你啦!連(中聯辦法律部長)王振民也不這樣說,他承認人大這個時機開會不好,只因和六中全會撞了才順延,並非針對案件釋法。他內心那句我不理,願意這樣講就不同,他要保住你的perception!如果香港人自己都話法官亂判,要釋法,那點搞?」

外籍法官有價值

今年2月七警案判刑後,有本地建制派歸咎於任用外籍法官的制度,內地網民更提升至民族主義的高度,「洋人治港」、「司法殖民化」等罵聲不絕。《人民日報》海外版專訪城大法律學者顧敏康,指香港法律系統有大量外籍法官,「立場問題可能影響他們對案件的判斷」。譚允芝一笑置之:「其實西人法官公正的機會比華人大,他不懂中文,沒看本地傳媒──你就是不想他看到嘛!他只看證據,不看報道。你弄個本地華人法官,他就算不想看,也會在電話彈出來。」

按《基本法》第92條,本港法官可從其他普通法地區聘用。「當年傾到終審法院有外籍非常任法官,絕對是深思熟慮,為了保住世界對香港作為金融中心的信心,一定要讓普通法制度走下去,不是突然行大陸法。」目前22名終審法院法官,17至18名持有外籍,基本法委員會委員饒戈平指,香港要反思應否調整比例,引起社會憂慮北京干預本港司法獨立,譚允芝卻認為真理不辯自明。「太大反應,反而dignify他的說法。反駁他說法的例證比比皆是,當年剛果案判了是外交範疇,哪有人罵外來法官?」

法庭命令勿second guess

不尊重法庭判決的現象,譚允芝直言近兩年才出現,她歸咎佔中。「佔中令人覺得只要有崇高理想,大條道理不守法也morally justified,法律判我也好像不對。佔中最後法庭頒令清場,大家好似不捨得個運動完結,連有些律師都好像覺得暫時不用守,因為不是『最終命令』,這是廢話、second guess法庭的命令!」

今年3月,三名旺角騷亂參與者暴動罪成判刑3年,有案在身的本土民主前線前成員黃台仰庭外表示,社會不應只聚焦於三人裁決,應反思年輕人為何願付出如此代價走上街頭。譚允芝勞氣道:「他說判了也不能解決社會撕裂──社會撕裂當然不能解決,沒人說可以解決啊!但用這些報復的暴力行動,就真的不能解決社會撕裂。」

法官沈小民判刑時表明,暴力就是暴力,刑期要有阻嚇性,譚允芝認同。「此風不可長,別以為你心地好、有崇高目的、是乖學生,參加運動一時激起來犯法可以無代價。違例泊車要risk牛肉乾,無理由說我來做義工,為何不准違泊?這訊息要很清楚:你可以抗議,但香港不是任你點激就點激的。」

佔中後的政治案件將陸續審理,她表示只要示威者承擔法律後果,就是法治的彰顯。對於民主黨主席胡志偉拋出的「大和解」方案,她直言在司法程序已展開時提出並不合適,加上各人控罪輕重不一,特赦不能一概而論。「光是七警和曾健超,犯案動機和嚴重性已經差很遠。」

原則大於情緒

但法庭始終無法解決根本的政治問題,解鈴還須繫鈴人。「經過這兩年的洗禮,如下任特首採取另一種做法,減少社會分化,壓力會緩和一些,對司法體制的衝擊亦相應減少。旺角騷亂會帶來更多判決,這一波還是會有很多人嘈,但希望慢慢不會有這些大規模、衍生很多件案的社會事件,令司法制度不斷受衝擊,希望是最後一次了。」她語重心長道。「過激情緒令人看不到原則的界線,我是有憂慮的。出去開會,很多商界都buy『法官獨大』這種錯誤講法,有些人對搞到警察辛苦的人不滿,將這種不滿變成對警察極大的同情,覺得他們做什麼都可原諒,失去了原則。」

擔任大律師公會主席的兩年,不幸正值多事之秋,譚允芝學會沉着應戰,拿捏說話時機。「等大家比較calm才出來講,有時不是社會有什麼看不過眼都要出聲,我不是時事評論員,要深思熟慮些。做主席被人攻擊得太多,這個試煉令我對事物有更透徹的看法,懂得如何自處:要對原則很有信心,人們攻擊你,也要rise above 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