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怕交學費 入鄉願隨俗 —— 雅仕維林德興北上求生術
2017年6月9日

香港上市的戶外媒體公司雅仕維(Asiaray),進軍內地近二十年。中港營商環境迥異,猛虎不及地頭蟲,目睹許多港資企業雄心勃勃北上,最後鎩羽而歸,公司創辦人林德興不諱言,自己撞過板,交過不少學費,才能確立今日地位。

中國是一本難懂的書,要北上發展就要熟讀國情。今日林德興除了北上公幹傾生意,還接受不同機構邀請到內地交流,儼然中港融合代言人,但其實,這都是多年不怕交學費、吃苦頭而修得的正果。

林德興在香港出生,中學時到澳洲升學,先後在悉尼大學修讀工程、電腦雙學位,及後獲新南威爾士大學商科碩士學位,自少接受西式教育。1980年首次踏足內地是到北京旅行,聽不明「煲冬瓜」(普通話),搭火車時不懂得先買票才有飯吃的規矩,全程「硬餓」。

1993年,已移民澳洲的林德興決定回流香港,碰上地產狂潮, 有朋友建議大家合資「炒樓」。林德興覺得炒樓雖然賺到錢,但不是「career」。

33歲的他渴望擁有自己事業,於是約見一些在學校工作時結交的朋友尋找機會。他笑言,當年在學校有些權力,學生辦理簽證延期都要自己簽名。「很多大陸學生的父母有一定人脈網絡,他們記得當年我幫過忙。」

林德興不諱言,由於靠着這層關係,成為鐵道部外商來華獨家代理,「外商來華獨家代理」沒有成本,不要白不要,同年在香港成立雅仕維。林德興坦承,初時對鐵路生意一竅不過,對方建議在旅遊、運輸和廣告三選一。「雖然我對最終選擇的廣告也一無所知,但對於食腦的工作還有點自信!」

創業初期試過被誤導而蒙受損失。這次是入股內地一個機場旗下的廣告公司,原本說好可獨家承包廣告位置,誰知一轉頭,對方便說部分位置已交由他人分包了。「結果好的位賣掉,剩下的豬頭骨讓我經營。」

但股已入、鈔已付,勢成騎虎,「可以選擇拍枱走,打官司,但我選擇坐下來慢慢傾。」不意氣用事,有很多現實考慮,首先,一開始合約已寫得不詳細;其次相信對方不是存心行騙,只是「下邊的人做了手腳」;第三,對方是國企,後台硬,不在乎反面;第四,拍枱離場,其他競爭對手乘虛而入,蝕底反倒是自己。

被騙後做「下把」 盡力挽救

雖然道理在自己一方,但林德興不介意做「下把」(廣東話配角的意思)盡力挽救關係,為對方重新規劃媒體、追收入股之前的壞賬。「透過討論,大家找共識,補救之前的損失,再傾過價錢。」最終雙方和氣收場,建立長遠合作關係。

林德興形容在內地做生意「需要another mindset,要換一個頭」,有時香港人會覺得內地人處事方式「咁都得!」但若理解背景,便會明白為何有這種想法。


他進一步解釋,願意擁抱差異,才能做到「have the best of both worlds」,有機會成為超級聯繫人;不融入便會被邊緣化。他批評有些香港人到內地時不期然會有種優越感,到人家的地方,便應入鄉隨俗。他以當年在澳洲的經驗,強調即使要融入澳洲人圈子也要下些工夫,例如學些外國人的笑話,否則別人開玩笑時不懂笑,會很尷尬。

當然,牽涉到原則的問題,林德興是「無得傾的」,寧願跟足香港的「一制」循規蹈矩,不想打擦邊球冒險。試過在內地想買商廈做辦公室連廣告位,簽約前着對方提供圖則,才發現逾半面積違規,於是打退堂鼓,誰知業主是有社團背景的人士,對方衝上公司粗口辱罵要求賠償,一向文質彬彬的林德興,硬着頭皮與對方據理力爭。「我對他說,靠法院解決,官判多少,一毫不缺,一天不遲,未判之前一毫都不付。」幸好後來有公安的介入,事件才得以了結。

樣樣都好,就無機會啦!

現時很多香港年輕人有志北上工作或創業,作為先行者,有何忠告呢?林德興強調:「不要埋怨這樣不好,那樣不好,如果樣樣都好,就無機會啦!」未成熟才有機會,克服挑戰才能得到果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