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應醫療人力規劃和專業發展策略檢討正視脊醫服務需求 開拓一帶一路契機
2017年7月26日

撰文:吳澍仁 香港脊骨神經科醫學院基金主席

政府最新發表的「醫療人力規劃和專業發展策略檢討」,推算香港的脊醫供求在短期內大致平衡,中期人手充足,2030年全職脊醫的人手更比需求超出40人,認為非本地培訓的畢業生應足以應付中短期的人手需求。不過,報告並沒有披露推算人手的方法,未有足夠的理據支持論點,政府應該公布詳細的推算理據,增加透明度,好讓業界及公眾人士進一步探討。究竟報告是否能夠反映香港脊醫人手需求的實況呢?

根據「醫療人力規劃和專業發展策略檢討」引述的衛生署數據顯示,截止2016年底,全港有209名註冊脊醫,佔整體醫療專業人員數目0.2個百分點。而2011至2016年期間,脊醫人數增長為35.7個百分點,是各類別專業人員的增長之冠。按此數據,過去5年的脊醫人手新增55人,若以平均增長計算,即每年新增11人。而全港209名脊醫服務7百多萬人口,即每名脊醫服務35,239人。究竟脊醫人手是否足以符合社會需求?不妨參考以下各國公佈的最新脊醫數據,便會知道香港人手比例其實遠遠落後各先進國家。

港脊醫人均超美國8倍

美國是脊醫的發源地,自1895年起已有首位脊醫的出現,主張以人體生物力學的原理,而非藥物的方法,針對骨骼和軟組織引致的神經系統有關毛病作出治療。歷年來脊醫業發展非常蓬勃,現時全美有超過7萬多名脊醫,即平均每名脊醫只服務4千多人,香港脊醫的人均比例超過美國8倍!現時美國有18間大學開辦脊醫課程,每年培訓2500名新人投入人力市場 [1]。而加拿大及澳洲的脊醫服務人均數字跟美國亦不惶多讓。至於英國方面,由於脊醫業在當地起步較遲,因此人均比例超過2萬人;但近年已開始急起直追,不單有愈來愈多大學開辦課程,而政府也為課程提供津貼,並將課程納入全國大學聯招計劃,為人才培訓起了積極鼓舞的作用。

相比之下,香港政府的取態可謂大相逕庭。自四十年代起,香港已經有脊醫為市民服務,不過由於本地的大學一直未有開辦任何脊醫課程,香港的脊醫全部均是在海外受訓,畢業後才回港執業。在業界多年的爭取下,香港立法局終於在1993年通過《脊醫註冊條例》,脊醫須註冊並由脊醫管理局監管。雖然政府承認脊醫的專業資格,可是歷年來對業界爭取本地培訓的聲音一直充耳不聞。面對香港人口老化,加上智能手機普及,新生代都成為「低頭族」,肩頸痛症的毛病司空見慣, 大眾對脊醫的需求增長根本是無容置疑。

加拿大的研究結果顯示,理想的脊醫服務人均比例應該是1比2,588 [5],按此計算,香港應該要有2846名脊醫。2015年和2016年的研究分別發現,超過36和65個百分點的青少年患有不同程度的肌肉骨骼疼痛 [6, 7]。隨着電子產品的普及應用,將會有更多年輕一族患上肌肉骨骼疼痛的毛病。

脊醫治療比藥物更有效

據龐瑪脊醫學院年報顯示,美國每年有3千5百萬人接受脊醫的治療。而去年接受過脊醫治療的人士當中,有95個百分點的人士認為治療有效,97個百分點的人士認同若有頸痛、背痛的毛病,會尋求脊醫的治療。而 美國醫學會於2017年的一份報告亦指出腰背痛患者應首先接受脊骨調整的治療。另有美國消費者的調查指出,脊醫治療比起藥物治療更有效[1]。

隨着脊醫服務需求日益增加,現時已有18個國家的大學開辦脊醫課程 [8]。除了美加、澳紐、英法、日韓等先進國家外,不少南美地區如墨西哥、智利,甚至南非的大學都積極培訓人才,近年瑞典和土耳其都相繼加入行列,香港實在應該回應社會的需要,以及追上世界醫學界的發展,早日開辦本地課程。未來而言,一帶一路的發展商機無限,現時在一帶一路沿線地區,除了歐洲的瑞士、西班牙外,亞洲地區暫時只有馬來西亞開辦脊醫課程,以香港的先進醫學水平而言,倘若成功開辦課程,將有機會吸引國內以及外地有志投身脊醫界的尖子來港就讀,香港實在有潛力於一帶一路地區範圍內,成為培訓專業脊醫人才樞紐的基地。

 

資料來源:

1. https://www.acatoday.org/Patients/Why-Choose-Chiropractic/Key-Facts

2. https://www.chiropractic.ca/about-chiropractic/canadian-chiropractors/

3. Chiropractic Board of Australia, Registrant Data, December 2016;
https://www.chiropracticboard.gov.au/About-the-Board/Statistics.aspx

4. https://www.gcc-uk.org/UserFiles/Docs/Registrations/Report%20on%20the%202016%20registration%20year.pdf

5. Grier AR, Lepnurm R. Modeling a chiropractor: population ratio. J Manipulative Physiol Ther. 1995;18(7):464-70. (https://www.ncbi.nlm.nih.gov/pubmed/8568429)

6. Saueressig IB et al. Prevalence of musculoskeletal pain in adolescents and its association with the use of electronic devices. Rev Dor. Sao Paulo, 2015;16(2):129-35 (www.scielo.br/pdf/rdor/v16n2/1806-0013-rdor-16-02-0129.pdf)

7. Silva GR et al. Prevalence of musculoskeletal pain in adolescents and association with computer and videogame use. J Pediatr (Rio J). 2016;92(2):188-96. (https://www.ncbi.nlm.nih.gov/pubmed/26738891)

8. www.wfc.org/website/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view=article&id=141&Itemid=140&lang=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