競爭全球化 愉快學習無樂土
2017年7月28日

「你不愛競爭?但競爭會找上你!」曾幾何時,這個香港補習社的廣告口號備受非議,但它恰恰講中了世界的殘酷現況。全球化下,競爭不分國界,學生別無他選要增強競爭力,加上各國獨有背景,補習文化大行其道。還以為離開香港就能輕鬆學習,其實是無處可逃。

路透圖片
路透圖片

撰文:許創彥 本刊記者

香港補習社成行成市,莘莘學子放學後仍忙碌於做練習、操試卷。家長們大嘆本地教育畸形,嚷着送子女出國,逃離補習牢籠。但出走外國,就沒有補習了嗎?

「補習文化已遍地開花,全球都有。」香港大學講座教授Mark Bray接受本刊訪問時,開宗明義說。Bray鑽研補習產業多年,美國、希臘、柬埔寨,甚至毛里裘斯,只要你說得出名字的國家,他均發現補習的身影。

全球化下 競爭自然找上你

曾幾何時,我們總有個迷思:西方國家的學生總能愉快學習,放學後便輕鬆玩樂,只有奉考試至上的東亞,如香港、中國、南韓等地學生才會去補習。可是Bray卻說,不論什麼種族,在現今世界也需要補習,原因很簡單──競爭。「我們身處全球化時代,在學校,你不再和身邊的朋友競爭,你的競爭對手來自五湖四海。補習幫助大家提升競爭力,人人都去,不論你喜歡與否。」

他隨即拿了港人趨之若鶩的英國作例子:「我是英國人,在我的年代不多人補習,即使有補都不敢告訴同學,因為這代表你愚笨。」但如今在全球化浪潮下,東歐、亞洲移民相繼湧進英國,學生威脅倍增,不得不補習。補習漸成英國常態,全國大概27%中學生補過習;倫敦的數字更誇張,高達45%。

老師窮 要秘撈補習

補習又名「影子教育」,Bray在其著作Confronting the Shadow Education System曾有如此一段形容:「影子當然有用,它會告訴觀察者時間的流逝;教育制度的影子,就能告訴觀察者社會的變遷。」

因此,除了競爭全球化這因素,社會的變遷亦催生了補習。比如東歐的前蘇聯國家,包括羅馬尼亞、斯洛文尼亞和斯洛伐克等,那邊的補習在九十年代初尚未流行。「可是,1991年蘇聯倒台、東歐變天,這些國家經濟崩潰,老師被拖累大幅減薪。為幫補家計,他們別無他選,要兼職做補習,補習遂蓬勃起來。」Bray說。

環顧世界,老師薪水低而「秘撈」補習頗常見。以南亞的斯里蘭卡為例,2007年一份報告指出,一個新入職的官校老師月薪僅介乎108-135美金,屬於國內低薪族。可補習卻完全是另一番光景,一個數學老師在首都科倫坡私補短短1小時,便賺到10美金,收入可觀,吸引到不少老師加入補習行業。

「在柬埔寨、印度等地,不少補習老師的顧客,正是他們的日校的學生,很奇怪吧,但這確實是個普遍現象。」Bray指,學生因競爭激烈而去補習,老師為家計做補習,需求供應俱全。

減稅推補習

供求以外,國家政策也為補習興起提供了一大助力。

就看法國政府,他們很明顯有意推動補習產業。千禧年代,社會團結部部長(Minister for Social Cohesion)推出了新條文,內容如是說:倘若家庭有花費於家務、育兒和補習上,薪俸稅能有所減免。政策出爐後,曾基於經濟理由、猶豫應否送子女去補習的法國家庭,紛紛認為這是一筆好投資。於是,現時法國國內已有超過100萬學生去過補習,產業總值超過20億歐羅,並保持高速增長,更帶挈業界龍頭Acadomia在泛歐交易所掛牌上市,風頭一時無兩。

埃及補習識女仔

有國家特別關顧補習行業,有國家則無心插柳柳成蔭,政策無意間讓補習急速發展起來。

埃及算是個有趣的例子。它國內男女校寥若晨星,學生難以認識異性,生活枯燥無味。故此補習社出現後極速走紅,因為青年難得多了一個結交心儀對象的場所。2008年出版的一份學術研究,訪問了一個埃及補習社經理,他坦承:「我們這裏,我想50%學生是想來學東西,另外50%為了交朋友吧!」

教育官員視補習為恥辱

當補習發展到橫行全國普及時,學生間資源分配不公的情況越容易發生。家境優渥能聘請更好的私人補習老師指導他們,反觀家境貧窮的,很多無條件補習,考不上好學校、社會上流不到,真正「輸在起跑線」。政府應規管補習行業嗎?

Bray聽後嘆了口氣,語氣無奈地說:「我就着這問題,嘗試向不同國家的教育部官員說過,他們總回答:『噢, Professor Bray,請不要跟我說這些,很尷尬,不如我告訴你我們學校有多好吧。』的確,很多政府都羞於談論國內的補習問題。」

——節錄自八月份《信報財經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