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自己一個更開心!
2017年10月12日

全球獨居族到底有多少?諮詢公司IORMA指出截至去年底,全球的單人家庭總共有3.3億戶,自2001年起增長50%。另一諮詢公司歐睿國際更預測,2016年至2030年間,全球的獨居族還會增多1.2億人。

獨居的上升趨勢在發達國家最為明顯,如歐美、澳紐、日本等地。根據歐盟委員會的數據,2015年丹麥、芬蘭及德國的一人住戶均超過住戶總數四成;日本超過三成,美國、澳洲及南韓等地接近三成住戶是單人住戶。不少新生代樂於選擇自己獨居,亦即是所謂的「樂單族」(Quirkyalone)。這群有經濟能力的獨居人士冒起,帶來了不少商業機會。

撰文:莊南生 本刊特約記者

寂寞的心 付錢解決

外媒Business Insider早前試驗的一間提供「專人抱抱」服務的公司,就是其中一個回應這股潮流的嘗試。公司會訓練專門的「陪抱員」,顧客付費便能在床上與陪抱員擁抱。這項服務顧客群集中在30至50歲之間,色情免問,只會透過擁抱感受一下人與人之間的接觸。在紐約,也有一家名為「舒適之家」的減壓體驗店,只要付出每小時60美元,就有「陪睡員」陪你一起睡,當然也不涉及色情。

在紐約「舒適之家」減壓體驗店,「陪睡員」與顧客擁抱。 (網上圖片)
在紐約「舒適之家」減壓體驗店,「陪睡員」與顧客擁抱。 (網上圖片)

作為獨居大國的日本,也有類似的服務,有商家年前推出「出租大叔」的服務, 按時收費,可以陪顧客談心、一起吃飯,甚至有顧客會要求大叔到醫院探病。在南韓,更興起所謂的「Mok-bang」,即是網上主播在網上直播自己吃飯,觀眾可以透過支付虛擬貨幣收看直播,換取有人一起陪吃飯的感覺。

南韓興起Mok-bang,觀眾可以透過支付虛擬貨幣收看直播,換取有人一起陪吃飯的感覺。 (網上圖片)
南韓興起Mok-bang,觀眾可以透過支付虛擬貨幣收看直播,換取有人一起陪吃飯的感覺。 (網上圖片)

找朋友解決孤獨感當然是最正路的做法,但直接付錢換取陪伴感的服務,想要哪個形式可以自己話事,更不用擔心要遷就對方。這除了反映社交和生活結構的改變,衍生新的商業模式。

女性酷愛「獨遊」

這邊廂有獨居人士找尋心靈慰籍,那邊廂卻有人希望洗滌心靈而選擇一個人出走旅行。Solo Travelling在近年慢慢興起,旅客都希望只計劃一個人的行程去感受世界。旅遊行程訂購網站BookYogaRetreats去年對旅行者進行調查,51%的受訪者都表示下一個旅程將會選擇獨自出遊。有手機應用程式開發商瞄準這種需求推出新app,讓獨自旅行的遊客可以在當地計劃行程、與其他旅客共享交通費或本地團的團費,更可以透過app認識不同地方的新朋友。

Solo Travelling近年興起,旅客希望只計劃一個人的行程去感受世界。 (網上圖片)
Solo Travelling近年興起,旅客希望只計劃一個人的行程去感受世界。 (網上圖片)

而在這波「獨遊」新趨勢裏,女性更是主要的動力。美國大型旅遊中介REI Adventures表示,自2010年起女性獨遊者的數目增長達六成,今年該公司更特地開設只為女性遊客而設的計劃,提供為女性度身訂造的個人旅遊體驗。

餐飲瞄準「一支公」

這些服務和商機的興起,針對的固然是都市人希望有人陪伴的孤獨心理,但其實顧客中也可以有並非獨居的人。但有更多的單人商機,就正正是瞄準希望一個人生活的需求而打造而成的。荷蘭阿姆斯特丹一間名為Eenmaal的餐廳,全間餐廳只有單人位置,餐廳也希望顧客是一個人來吃飯,而不需要聯群結隊。餐廳的原意是希望顧客能體驗不用與外界隨時保持聯繫的壓迫,但顯然吸引了不少喜歡一個人吃飯的顧客。在香港開有分店的日本一蘭拉麵,也以特別設計的單人座位「一人席」聞名,日本當地一人火鍋、一人唱K的服務更已是餐飲業的常態。

荷蘭阿姆斯特丹一間名為Eenmaal的餐廳,全間餐廳只有單人位置。 (網上圖片)
荷蘭阿姆斯特丹一間名為Eenmaal的餐廳,全間餐廳只有單人位置。 (網上圖片)

從大家族共住到樂單族的出現並不是一個偶然,背景是社會以及科技變遷的後果。社會學家涂爾幹(Émile Durkheim)提出了一個概念「個人的宗教」(Cult of the individual),指由傳統農業社會過渡至現代工業城市時一種個人主義的興起,普通人都會希望擁有全屬自己的生活,而不是依附在大家族內生活。在物質條件變得充裕的現代,可以脫離家族支持獨自生活的條件日益完善,便是樂單族遍地開花的背景。

土地問題 獨居受阻

獨居漸受新一代歡迎,但在香港樂單族群卻一直無法成氣候。城市大學2014年的一份探討香港年輕人獨居情況的研究報告,援引政府數據指出1981年至2011年間,香港的單人住戶比率一直在15.4%至17%之間,相比於其他發達地區是落後不少﹝見表﹞。

歸根究柢,除了華人家族觀念較濃厚以外,就是土地問題。樓價與普通市民購買力脫節,不吃不穿省錢也要幾十年才夠錢上樓,外出租住長遠計也是幫業主供樓,就算想獨自有個蝸居生活,已經是重要的人生規劃。上述對18至35歲年輕人進行調查,65%受訪者都表示住屋成本是獨自生活的最大限制。

——節錄自十月份《信報財經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