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愈進步 打工仔愈是輸家
2017年11月9日

科技進步對打工仔而言,是好還是壞?有人認為科技能夠釋放勞動力,把人從重複、瑣碎,或者粗重、危險的工作中解放。也有人認為科技能夠提升工作效率,增加閒暇。但是這些想法可能只是一廂情願。

撰文:李潤茵、黃愛琴   本刊記者

美國時間運用調查(American Time Use Survey)多年來追蹤美國人的時間運用情況,發現雖然科技不斷進步,但是卻使人感到愈來愈忙碌。德國工作時間報告2016(The Working Time Report Germany 2016)也指出,流動科技的普及與彈性工作安排,會使超過五分之一的德國打工仔,要24小時候命工作,高級和低級職員無一幸免。

這些數據促使蘇超研究一個問題:「到底科技如何影響現代人的時間觀念?」蘇超是香港中文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的博士生,研究領域包括社交媒體、科技與博物館空間等。

失去時間控制權

蘇超指出,時間是權力和身份的象徵。在以前的英國,從來只有貴族才能夠天天在河上划着小舟,喝着下午茶與朋友聊天。在農業社會,人們日出而作,日入而息,依循的是自然時間。到了工業社會,資本家以懷錶將一天的時間變成24小時,以量化勞動力。而到了現代,已是數碼時間──非連續、碎片化,連朝九晚五都沒有了,「你的日常生活都被工作時間入侵,人們隨時可以聯絡到你」,也期待你的回覆。在這種工作狀態下,生活和工作的邊界變得模糊,員工完全喪失對時間的控制權,生活變得更加緊張、忙碌。

追不上的速度

科技的產生往往是為了提高生產效能,而非解放勞動力。當人無法(無可能)跟得上科技加速的步伐,就會疲於奔命。蘇超發現,當上司和員工可以透過時間管理軟件互相查閱、隨時更新工作進度,員工的工作量會大幅增加,而且會被要求同時做三四件事。老闆對員工的要求愈來愈高,而員工要處理的工作則愈來愈複雜。「但是我作為一個個體,其實我還沒有準備好去做這個事情。」他又發現,中層管理者的壓力特別大,因為他既要承受上層監控,又要監控下層員工,特別忙、特別累。

打工仔必輸

科技使同步、即時、多任務成為了新的工作模式。同步,就是必須要跟上其他人的步伐,不能夠比其他人做得慢,這是新的「守時」定義。多任務,是要員工在同一時間內,多做幾件事以最大化產出。

蘇超說,在數碼時代只有能夠適應新科技的人,才能夠升職加薪,但是此後他們也會面對更大的苛索。「最終,贏家只有一個,就是資本家。」

——節錄自十一月份《信報財經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