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g 4同Firm不同命 「海歸」不想香港化
2017年11月10日

黃昏的中環,有批打工仔歸心似箭,有批西裝友卻坐滿Starbucks。Sam(化名)未入正題, 先來約法三章:不談薪酬、不談客戶、不談名銜,再三叮囑記者要隱藏身份。「這已經是文化差異!外國才不管你說什麼,香港卻很驚同事亂講!」他分析這種差別根源在於外國較開放,香港偏保守。

香港四大會計師樓屢被形容為「人間煉獄」,Big 4的打工仔則自嘲「晝夜無間」工作。 (資料圖片)
香港四大會計師樓屢被形容為「人間煉獄」,Big 4的打工仔則自嘲「晝夜無間」工作。 (資料圖片)

撰文:李潤茵 本刊記者

Sam今年三十出頭,任職於跨國會計師樓。他是土生土長香港人,後來赴美留學,索性在當地入firm,工作近3年後思鄉,便決定回流,在同一間Big 4工作,轉眼都快10年了!但在華人老闆眼中,他仍是個「鬼」,作風西化。

這些年來他深刻體會中西大不同。「美國人很直接,對就對,錯就錯,做得好自然會Good job;做不好就You mess it up,然後就是You fxxk it up!」當年重返亞洲,鬼婆上司都溫馨提示他,「香港文化很不同!還叫我嘗試幫手改變」,Sam露出無奈笑容:「起初,我真是雄心壯志啊!後來,你會慢慢退守為防止被同化。」

他漸漸醒悟,為何同為Big 4,香港卻被形容為工時長、無生活的「人間煉獄」。

羊毛出在羊身上

「香港的確工時很長!辛苦過美國。」他說。傳統而言,Big 4高峰期(Peak season)是每年1至3月,皆因港交所規定上市公司,必須年結後3個月內公布業績,多數以12月31日為年結。Sam平心而論,美國年結與香港無分別,都是OT到食晚飯。但平常日子呢?美國普遍返8放5/6,「現時香港全年OT!」他補充:「你都可以理解為生意好。」

「生意好」背後離不開市場結構。他形容,兩地市場猶如兩種動物,「食物不同」。

首先是預算不同。簡言之,就是「美企出手相對闊綽,無壓得那麼低!」在Big 4打工都填過Timesheet報工時,皆因每個項目都有Budget,公司按收取費用決定投放資源,包括人力和時間。在香港,無錯是Job接Job,卻常常被指Charge爆鐘(工時超出預算);相反,美國每年可能只得兩三隻Job,但「單單都是Mega size」。

Sam分析:「美國都是跨國集團,如通用電力、油公司,全部都是世界級;反觀香港,數到幾多間跨國?至多長實、和記,以至近期的阿里巴巴、騰訊,更多是集中亞洲區的企業,市場相對小,容易出現割喉式競爭。」美企賺錢賺得多,出得起高fee,自然多人幫,變相人均工作量降低。

欲無後悔先修己

在英美,同事可主動爭取,「提出工時太長、不想OT,老闆不會介意,大家都比較open-minded」。除文化不同,Sam解釋皆因外國CPA難求,「這批人在外國的Big 4訓練出來,在市場很吃香,跳槽人工20%至50%起跳」。這種議價能力遠高於香港,究其原因如下:

第一、外國比較專,香港往往涉足幾個行業,好處是周身刀,弊處是無張利,較容易被取代;

第二、外國持牌會計師少,物以罕為貴,皆因當地人擇業以興趣行先,「很多鬼仔對數字零興趣;香港跟興趣,早就乞米了!連間房都租不起。」

第三、外國出路較闊,不會湧進金融業,「當年見得最多就是IT人,甚至有人選擇做農夫;香港人向錢看,Big 4跳Grade跳得快」。

第四、香港供過於求,「老闆現在想挽留人才,不斷提供培訓,但如果你走了,也很易在二線公司請人。他們待遇更差、工時更長、人工更低,進四大已經很好了!」

與歐美不同,香港Big4打工仔怕丟飯碗,對超長工時不敢異議。Sam道出的既是Big 4悲歌,也是香港悲歌。不過時代開始變,「流失率高,終會影響運作,請人要培訓,客戶觀感也不好,所以即使入Big4,現在九十後都有say了」。

說罷,這位Big 4老鬼呷過最後一口啡,又要返office搏殺。

——節錄自十一月份《信報財經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