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僱主強迫加班 德國推Work4.0
2017年11月14日

香港人推祟「多勞多得」,以為「日頭猛做」可以增加產出。德國則反其道而行,以短工時、禁加班、彈性工時創出經濟奇蹟,並於去年推出《Work 4.0 白皮書》,高呼傳統工作過時,彈性工作管理刻不容緩。

黃愛琴  本刊記者

楊曼生於上海,25歲時追隨當時的男朋友到德國讀書,主修電腦科學,現已在當地生活了25年。 她是海德堡大學電腦工程系的團隊主管,在此之前在慕尼黑的惠普公司當過三年工程師。

當年的異國情緣破裂,她現時育有一女,是單親媽媽。德國實行的彈性工時讓她能夠同時兼顧事業與家庭。德國的《工作時間法》規定勞工每日只需工作8小時,惠普和海德堡大學都容許楊曼彈性決定上下班時間,只要早上10 時 到下午3時在公司就可以。女兒年幼時,楊曼會在早上7時開始工作,以便在下午3 時下班,接女兒放學。如果女兒生病了,她還可以申請一周固定幾天在家工作。她認為彈性工時確保員工不會因私事影響工作,增加員工的工作熱情和投入度,也能促進僱傭關係,長遠對公司有利。

 

工作狂愚蠢

德國人非常注重家庭和生活平衡。楊曼指出,香港人讚頌「多勞多得」,德國就鄙視只懂工作的人,認為「工作狂是愚蠢」,因為「一個人的人生價值永遠不可能只是在工作上體現出來。」德國僱主不能隨便叫員工加班,除非企業出現重大危機。德國政府也正考慮立法,嚴禁公司在下午6時後,收發與工作有關的電郵。而德國車廠 Daimler已率先將員工在休假期間收到的電郵通通刪除。

縮短工時振興經濟

德國是現時全球工時最短的國家,每人每年平均只工作約1360小時(每周26小時)。然而今天的短工時並非一蹴而就,過程可謂有血有汗。百多年以來,為了捍衞工人的權益,德國工會策動過多場大罷工,爭取縮短工時,例如1889 年15萬地下礦工罷工、1891年1 萬名印刷工人罷工和1923 年50 萬名鋼鐵工人罷工。

其實,短工時除了可以確保員工得到充足休息外,也能降低失業率,甚至拯救經濟。1980年代,德國工業開始自動化,機器取代人手帶來嚴重失業問題,工會於是提出每人少做一點,讓更多人保住飯碗的主張。沿用這種思維,德國政府在2008年金融海嘯期間採取短工補貼措施,藉減稅優惠叫企業不要裁員,將長工變短工,並由政府補貼員工的收入損失。這措施不但成功降低失業率,也幫助企業挽留技術人才,使德國經濟快速復甦。數據證明短工時無損經濟發展,德國在2016年世界經濟論壇全球競爭力報告中排名第五,成績驕人。

數碼化、全球化改變工作

破格創新、不斷求變,使德國在工業發展上超英趕美。繼2003年提出「工業4.0」後,德國政府於2016年推出《Work 4.0 白皮書》,高呼傳統工作模式已經過時,彈性工作管理刻不容緩。

——節錄自十一月份《信報財經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