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達通有壓力! 靠不記名逆轉勝?
2017年11月30日

「嘟!」只需0.3秒,交易已完成。九七年香港回歸,八達通橫空出世。當年市民炒舊硬幣,時勢造就八達通。今日,八達通仍是普及度最高的電子貨幣,市面流通逾3400萬張、每天超過1500萬宗交易。惟時移世易,鄰近地區「無現金社會」一日千里,反觀八達通二十年如一日。昔日獨步全球,今日落後全球。內地科企大軍壓境,本地薑能逆轉勝嗎?

張耀堂說八達通走混合模式,兼顧線上線下。 (黃俊耀攝)
張耀堂說八達通走混合模式,兼顧線上線下。 (黃俊耀攝)

撰文:李潤茵 本刊記者

張耀堂最近頻頻見報。皆因近日兩大內地支付龍頭壓境,本地薑八達通CEO自然要站出來應戰。20年前,八達通乃首批地區應用NFC技術(近場通訊)收費,開創非接觸式智能卡先河﹝表一﹞

今天,他屢為「落後論」抱不平,尤其坊間喜歡拿內地來比較,指國內流行二維碼,他是這樣理解的:「我們經常說香港人講求速度,NFC勝在快、準,安全性相對更高」,重申產品概念就是兩個字:簡單﹝表二﹞

一切由交通談起。「當年巴士由收錢到入錢,港鐵由磁帶票進化」,收費各師各法,直至地鐵牽頭研發,並難得地「即使是對手都願意統一」。於是乎八達通誕生,挾着先行者優勢,雄霸本地市場多年, 單單交通滲透率已達99%,但亦因此被詬病為不思進取。

「我們比Apple Pay、Android Pay及Samsung Pay都更早用電話拍卡」。種種創新不為人熟悉,張耀堂認為是「溝通不足」所致,世界六大主流支付科技:晶片、NFC卡、 內置NFC Sim卡、二維碼、線上支付、P2P轉賬,他滿意地道:「八達通年尾已經齊5款。」

民生vs創新

阿里巴巴的馬雲及騰訊的馬化騰已經帶着支付寶及微信支付「踩場」。支付寶可投保及收息等,並不止於支付,張耀堂坦承「八達通跟內地差距仍很大,牌照只做支付,目前只是起步」。他不諱言「有壓力」,「大家都見騰訊股價節節上升吧!兩者都是很大的公司。老實說,我們雖然海外都有些業務,但始終是一間香港公司」。

這間香港公司什麼定位?張耀堂承認難判斷,創新與風險要平衡,「有時都有掙扎」。「每程車平均約7元、每單零售不出40元。每天1500萬宗交易,其實就是濕濕碎碎。起初我都以為好易做,但其實系統要夠本事,才能處理到大量數據,否則我們死機,全港都會陷入混亂。」畢竟交通關乎民生,「市民對八達通公司期望會較高」。

所以,當對手步步進逼之際, 八達通依舊步步為營。張耀堂有感而發:「現在人人都懂嘲諷,『關公』又來了!我們慢慢做,不貿貿然推出。皆因一旦出事,就要處理危機。」八達通公司受過深刻教訓。張耀堂曾兩度掌舵八達通,首次是接替陳碧鏵處理「關公危機」,皆因八達通被爆出賣客戶個人資料。

撒手鐧:不記名

「香港人特別重視個人私隱保障。」無現金時代來了!八達通身為支付始祖,撒手鐧分分鐘就是還原基本步,「我們最大好處,就是不記名」。張耀堂說:「如果我不想別人知道,即使拍幾多次卡,都沒有人會知道,我是誰、我在哪、我到哪、我去哪。」所以時至今日,最多人使用的,仍是不記名的八達通。

原始有原始的好。「如果有朋友來,我給他八達通卡就得,他已經可以拿去用;找菲傭姐姐買嘢, 都是給八達通卡就得,你會給自己手機別人嗎?」

——節錄自十二月份《信報財經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