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信方世華 跨界銀行家的叢林法則
2017年12月7日

歐洲重文輕商,雖然瑞士以銀行聞名於世,但是很少瑞士人以銀行家作為終身職業,瑞信(Credit Suisse)私人銀行大中華市場主管兼香港行政總裁方世華(Dr. Francois Monnet)卻是個例外。他是跨領域人才,早年從事法國歷史研究,29歲轉戰投資銀行,成為高層。能夠游走於不同領域,全賴他有一套叢林法則。

撰文:黃愛琴  本刊記者

人文博士勇闖商界

方世華興趣廣泛,每次涉足新領域都投入萬二分熱情和努力。他小時候喜歡踢波,夢想當足球員,14歲時因意外斷足,轉而愛上彈鋼琴。因為自覺起步較遲,所以有六、七年時間瘋狂練習,最終成為演奏高手,更憑着一手好琴,與太太結緣,二人在謝師宴上「四手聯彈」,譜出戀曲,恩愛二十年,育有二子二女。

他曾經醉心學術,畢業於瑞士日內瓦大學,擁有美國塔夫斯大學及哈佛大學文學碩士學位,主修法律及外交,並且是日內瓦大學的歷史和政治學博士。人生藍圖本應是當歷史系教授,但是讀博期間他卻意外愛上投資。他當時在學校當助教,收入不錯,故嘗試上網炒期權。誰料一試着迷,每日炒、無間斷,並且屢有收穫,故決定投身金融界,成為投資銀行家,任職於蘇黎世瑞銀併購部門。

能夠跨界發展,因為方世華自小接受通才培訓。雖然他是人文博士,但是對政治科學、歷史、政治、經濟和法律皆有涉獵。事實上, 他有金融底子,讀了五年經濟,通曉微觀經濟和國際貿易等,更自學三年,考獲特許金融分析師(CFA)資格。

當了銀行家五年,他又嘗試新挑戰,到跨國攝影器材公司伊士曼柯達工作,曾經是該公司的影像部亞太區首席執行官,管理總值12億美元的業務。

離開銀行界11年後,他於2007年再次回歸,加盟瑞信(Credit Suisse),擔任東南亞及大洋洲私人銀行部主管,自此步步高升:於2010年被委任為東南亞、澳洲、日本地區超高淨值客戶主管;2012年成為亞太區私人銀行部首席營運官;2016年躍升至私人銀行大中華市場主管兼香港行政總裁。

他於訪問中多番強調能夠成為私人銀行家「極度榮幸」(extremely privileged),因為能夠得到富豪的信任,了解他們的生活和不為人知的逸事。

採菇的營商哲學

方世華跨界發展,且幾乎在每個界別都做出成績,因為背後有套叢林法則。他經常跟團隊分享一件童年往事:他小時候很喜歡跑到森林摘蘑菇,特別喜歡找一種小小的黃色蘑菇,這種蘑菇非常美味。 森林裏有另一種外形比較大的啡色蘑菇,但是他不常看見。但有些人卻覺得啡色蘑菇比黃色蘑菇容易找,他一直不明所以。長大後他才明白原來「你只會找到你想找的東西」。當你的腦海裏只有黃色蘑菇,就會對其他蘑菇視而不見,所以目標清晰十分重要。

每次投入新領域,他都會設定目標,並且想好相應的行動策略。 當年為了完成論文,他每日花十小時在巴黎國立圖書館翻查過百箱歷史檔案,又堅持每日看完一本學術 著作,打好學術根基。

「每小時讀30頁,一日讀8至10小時,那麼一日就可以讀完一本250至300頁的書。如果一本書有400頁,那就要策略性地讀,看有哪些篇章可以省略。」

經過數年努力,他最終以法文寫出超過600頁關於上世紀三十年代法國歷史的論文,並入選法國史學大獎三甲。

如今作為銀行家,他同樣強調要有視野和策略:「你不應該在每一個地方找客戶,而是要在特定的地方找客戶,你需要有策略,了解客戶的需要,為他們提供方案。」

方世華是公司出名的「工作狂」,每日工作14小時,最早上班, 卻最晚下班。他最近每天都跟應徵者吃早餐,一對一面試。他上年以相同形式見了150人,弄得助手和同事疲於奔命,今年公司人手較充裕,故只見最優秀的50人。他說:「我經常在床上工作,我知道這樣不應該。我經常工作,周末仍在工 作。」

工作忙碌,是因為他要兼管香港和新加坡的業務。訪問當晚,他就要飛到新加坡工作:「六點半下機,七點半就有個晚飯會議等着我,不知道什麼時候才可以結束。 如果經常這樣,不知怎樣回覆每日200個電郵。」語氣透露一絲懊 惱,但他馬上解釋自己並非在投訴,並稱嘗試把工作變成興趣。

瑞士人以工作認真聞名。同場訪問的瑞信公關說,方世華會在開會前閱讀和背誦大量相關資料。訪問之前,記者追加了一條問題,他馬上閱讀了相關資料。他說不好好準備,就是不尊重客人,不尊重彼此的對話。 對人對己都要求很高,代價就是比較辛苦。訪問當日,他劈頭一句就是「我很累」,需要咖啡提神,雙眼滿佈紅筋,臉容疲倦。

——節錄自十二月份《信報財經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