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贗品多市場亂 港變藝術交易中心
2018年1月31日

贗品多、不規範,內地藝術市場表面興旺,實情是亂象叢生。香港近水樓台,憑自由港、法治及信譽等優勢,吸引大批內地富豪來港尋寶,成為繼紐約、倫敦後,全球第三大藝術品交易中心。有業界更善用香港的良好金融基建,發展藝術品金融市場,開拓新財路。

撰文:黃愛琴 本刊記者

近年中國吹起了一股藝術收藏熱潮,中國富豪成為拍賣會的常客。有業界人士描述,在頂級拍賣會上,外國人很快沒有了聲響,只剩下中國人英勇奮戰。

瑞銀《2017年億萬富豪報告》指出,亞洲區每兩日產生一位新億萬富豪,六成來自中國。中國和香港共有10人名列全球200大藏家。對古董藝術品市場素有研究的美國克林信大學經濟系副教授徐家健指出,中國富豪身家水漲船高,但是內地股市不穩定、樓市有限購調控,再加上大城市的樓價接近見頂,使有限的投資渠道變得更窄,而投資藝術品(包括古董)則成為出路。

中國(包括香港)在2016年以20%的份額,迅速成為全球第三大藝術品市場,在藝術品拍賣方面更排名第一。中國億萬 富豪平均年齡只有55歲,他們近十年才開始收藏事業,加上他們的海歸二代大多受過歐美教育薰陶,視藝術為生活的一部分,使中國藝術市場增長動力強勁。德勤和ArtTactic預計,到了2026年,亞洲將會超越歐洲,成為全球第二大藝術市場,產值由現時的3380億美元增加至7760億。

土豪成水魚

然而,「先發展後整治」的邏輯使中國藝術交易缺乏規範,市場亂象叢生。首先是藝術品造假猖獗。三十多年來,在香港從事古玩業的典亞藝博創始人黑國強稱,內地「國寶幫」橫行,有村莊專門生產藝術贋品,並已形成產業鏈,高仿文物真假難辨。他透露,曾有內地富豪用幾千萬買了一個冒牌雞缸杯。

近日內地就搜獲千多幅偽畫,其中一幅仿山水畫大師李可染的名畫更曾於2013年拍出高達5千多萬元人民幣。有指疑犯先以精湛技藝仿畫,再賂賄權威鑑證師給予認證,然後透過拍賣流程「洗白」,以高價流入市場。

黑國強直指,內地藝術品認證不可靠,有證書也可以是「垃圾」。「付幾千元就可以請到故宮專家偽造出世紙。」他又稱,小型拍賣行以拍賣、保險、影相費等圖利,大小拍賣行都沒有條文保證拍品為真貨。「條文要求買家自己證實作品為假冒才可以退款。瓷器有科學方法驗,但要在上面打洞,你捨得嗎?」內地銀行接受藝術品抵押,這個制度常被濫用:「把假品拿到一個中小型拍賣行做個價出來,然後拿去抵押,形成惡性循環。」

中國拍賣市場另一問題是拒付。巴塞爾藝術展和瑞銀的報告指出,從2015年至2016年,中國拍賣的拒付率達到41%。黑國強指:「公開紀錄只講拍了幾多錢,但無講有無收到錢。內地盛行夜場拍賣會,晚上七點開拍,買家邊飲茅台邊出價,拍到十二點,最後不耐煩了就拍下。走數情況差過以前,可能是喝醉酒衝動買下的。」歐美和香港拍賣行會出律師信給拒付買家,內地則未必能做到。

香港才是主場

內地投資藝術品熱情高漲,現時有四百多間登記拍賣行,黑國強笑稱,雖然拍賣行良莠不齊,但水清則無魚,多了拍賣行也有好處,可帶動藝術投資風氣,並順勢帶旺香港藝術市場。「香港本身擁有的優勢條件,全部針對內地政策 的不足,成為一個解決方案。」

(待續)

——節錄自二月份《信報財經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