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年賺百億! 中產靠虛擬幣變首富
2018年2月13日

去年9月,中國央行宣布嚴打ICO。所謂ICO即「首次代幣發行」(initial coin offerings),在Bitcoin、以太幣等大行其道的背景下,引發其他虛擬貨幣紛紛開發和創立,曾經有段時間ICO在中國如雨後春筍。隨着央行叫停ICO,部分相關業務的區塊鏈科技精英,便帶着技術和經驗出走海外,尋求新的發展空間,而在亞洲,日本乃少數支持虛擬貨幣,該國遂成為熱點。當中,「出走日本」的中國初創便包括幣安(Binance)。

曾面向中國市場運營區塊鏈資產交易平台的幣安(Binance)最近剛剛登陸日本開拓新業務。圖為CEO趙長鵬(右)和副總裁何一(左)在東京辦公室。 (笠冰攝)
曾面向中國市場運營區塊鏈資產交易平台的幣安(Binance)最近剛剛登陸日本開拓新業務。圖為CEO趙長鵬(右)和副總裁何一(左)在東京辦公室。 (笠冰攝)

撰文:笠冰 本刊駐東京特約記者

在中國,ICO通常被初創企業用來作為另類集資的一種方式,初創企業出售可以用來在他們創立的未來市場上換取服務和軟件的「代幣」(tokens)。投資者用「比特幣」(Bitcoin)等傳統的虛擬貨幣來換取代幣。而ICO項目發起方利用融來的比特幣,在交易所換回人民幣等法定貨幣,再投入到指定的技術項目中。

11月杭州灣論壇的報道似乎揭示了中國關閉ICO的一些真實原因。一方面,膨脹的虛擬貨幣可能會對法幣構成威脅,引起法幣貶值;另一方面虛擬貨幣天然的匿名性和去中心化網絡特性使得它們成為搬運資金的利器,在當下限額兌換美元的大環境下似乎也是一個資金流失的隱患。

虛擬幣首富出走

問題是,所謂ICO本就是區塊鏈平台上產生的代幣,如果叫停了ICO,是不是所有的區塊鏈項目也得一併停下?如果不停下來又如何區分真正的區塊鏈項目和純ICO融資項目?ICO遭到嚴打後,中國一些與ICO有關的區塊鏈精英公司不得不出走海外尋求發展。

早期成名的以太坊、NEO團隊;由「中國比特幣首富」李笑來投資,加密技術專家Ian等核心人員組成的EOS項目(被稱為史詩級的區塊鏈操作系統);原阿里出身的Patrick Dai(帥初)帶領的量子(Qtum)和公信寶(GXS), AChain,以及物流鏈的VeChain等都已走出了國門。

中國禁止ICO交易之後,南韓也宣布禁止,俄羅斯也開始打擊,然而日本、新加坡、倫敦這些有着相當成熟的市場基礎,亦沒有資產外逃擔憂的國家卻對ICO保持着異常自由開放的態度。

去中心化交易所

運營區塊鏈資產交易平台的幣安(Binance)最近剛剛登陸日本開拓新業務。幣安CEO趙長鵬曾擔任過彭博社(Bloomberg Tradebook Futures)技術總監;也曾以聯合創始人的身份加入OKCoin,出任CTO。

「其實ICO的想法我們很早就有了,這不奇怪,最初就是矽谷一些人他們想要自己做事,而傳統的VC融資方式過於繁瑣,ICO不失為一種好的融資方法。」趙長鵬對本刊表示:「最初ICO融資的資金並不多,且在業界名聲也相當好,比如我們都知道的以太坊、NEO等。後來ICO被濫用了,融資過多,而實際項目把控不好。」

「我們想自己建立一套審查標準,我們的實驗室正在開發去中心化交易所,通過智能合約對代幣上交易所進行自動審查。」

東京新office

趙長鵬和副總裁何一(原一下科技副總裁,幣安共同投資人)帶着團隊駐紮在東京的新辦公室,接受記者採訪時,他們剛到日本一周左右,辦公室的家具尚未搬入,一些員工席地而坐。

幣安在日本業界其實已經很有名氣, 它的交易量一天在幾億美金左右,用戶量已有幾十萬,而且每天都在快速上升。

「你看,很多人都以為我們是一家中國公司,其實我們是在英國註冊的。」趙長鵬笑道:「企業首先是世界的。」出身加拿大的他有着移民二代的自由開放精神,他對日本很熟悉,早年在日本工作多年並經營公司,曾供職澎湃,摩根士丹利,對於金融行業經驗豐富。

「我們希望能夠在日本拿到執照,並進行法幣和虛擬貨幣交換業務,目前幣安主要還是(不同虛擬貨幣)幣幣交易。」他穩健地說道:「如果拿不到,也沒關係,我們還可以繼續現在的業務,幣安是世界的。」

——節錄自十二月份《信報財經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