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華峰:港股交投望3000億
2018年3月5日

「香港真係好多老襯,周街都係!輸完又來賭過,無汲取經驗,純靠貼士、靠報紙佬。」六十五歲的張華峰在證券界打滾近半世紀,1980年創辦恒豐證券集團,現為香港金融服務界立法會議員。他認為2月份的跌市只是短期波動,「絕對唔係熊市降臨」!

有些散戶會打電話去電台、電視台問分析員投資建議,「對方梗係問你手上有無貨?乜嘢價錢入?……如果賺,就話賺咗先啦;如果蝕,就話守多一會……跟這些建議去投資,一定唔得。」

散戶容易受這類分析影響,致錯過時機。他建議散戶,看這些資訊時不要理會提及的價位,反而要堅持自己心水價位,咬緊牙關買賣試水溫。何謂值得買或值得賣的價位呢?「就係個個都話就死,或者個個都話一定會再升的時候!」

在立法會大樓的辦公室內,張華峰建議,內地政府應容許身經百戰的香港經紀到內地開設業務,令內地投資者學習到理性投資的文化。   (黃俊耀攝)
在立法會大樓的辦公室內,張華峰建議,內地政府應容許身經百戰的香港經紀到內地開設業務,令內地投資者學習到理性投資的文化。 (黃俊耀攝)

撰文:張婷婷 本刊特約記者、鄧傳鏘 本刊總編輯

他就對港股前景信心爆棚。原因是港股市盈率偏低,平均僅12、13倍。而且香港背靠祖國,受惠於內地經濟發展;加上「一帶一路」和粵港澳大灣區等發展,長遠可以為香港帶來更多商機。另外,港交所已部署連串產品改革。

同股不同權  港交所受益

其中,最備受矚目的莫過於拓寬現行上市制度、接納同股不同權的新經濟公司在港上市。張華峰認為,未來十年金融科技和生物科技等,將會是內地經濟發展新趨勢,而交易所的新制度可配合這大形勢。「如果小米一來到,每日就增加100億成交量,螞蟻金服來到又多100億,自然吸引好多外面的資金過來!」

張華峰指出,現時港股成交額每日平均逾千億,個別日子可以達2000億,他估計,到今年下半年開始接受同股不同權的科技創新企業來港上市,屆時港交所成交量平均每日可達3000億,「聽講話排咗成幾十間,之中過萬億估值的都有幾隻」。不過,他先戴定頭盔,強調前提要不發生「諸如貿易戰或美朝開戰等政治突發事件」。

港交所交易大堂去年10月關閉,張華峰等業界代表與高官合照留念。		 (網上圖片)
港交所交易大堂去年10月關閉,張華峰等業界代表與高官合照留念。  (網上圖片)

港交所去年12月公布容許尚未有盈利或收入的生物科技發行人,以及不同投票權架構的新興及創新產業發行人,在作出額外披露及制定保障措施後在主板上市。有分析認為,新制度會吸引已在美國上市的重磅內地科網公司,如阿里巴巴(NYSE︰BABA)和京東(NASDAQ︰JD)等來港作第二上市,以及一些未上市、但估值達數百億美元的科技創業公司,如小米手機和支付寶母公司螞蟻金服來港上市。

不過,他建議投資者最好等情況較明朗時才大舉入市,因為新制度細節上還有些拗撬,但他已伺機增持愛股港交所。「現時PE得50多倍,如果宣布出來(落實同股不同權公司來港上市),可以降落去40幾倍,這麼有潛質……因為不只是靠成交量,將來還有大量創新公司上市,上市費會好勁!」

他認為,「如果高位無賣到港交所,現時當然是持有,如果手上無貨,則可以考慮在二百多元時買入。」

騰訊風險大  舊經濟穩陣

近年,港交所的氣勢遠不及股王騰訊(00700),張華峰對愛股仍是百般維護,「港交所透明度高,生意額、盈利都計得到的;騰訊計不到,科技股好難講,比較投機性,兩者概念不同。」他不諱言,自己對科技創新行業認識不多,暫時不敢沾手,但強調在新經濟年代,科技是潮流,需要惡補相關知識。

目前,他的個人投資組合中,港交所股份仍佔最大百分比,有三四成,當中有三分一是用來炒即場、炒波幅,三分二作長期持有。他表示,自己由港交所於2000年上市時開始收集,平均價非常低。2000年6月港交所上市時每股定價為3.88元,17年來高位曾破300元。

張華峰的投資組合,大多屬舊經濟穩陣股,持有10%至20%公用、地產股作避險,其中約10%屬龍頭地產股,以及少量滙豐(00005)。近期北水不斷買入滙豐,他分析:「這個是國家既定投資政策,不是大陸散戶投資,看中的是滙豐網絡遍及全世界,跟滙豐搭上關係,便不用花時間去建立世界銀行網絡。」

另外,他透露,逾20%資金會用來買賣投機性股份,跟市場中人的貼士,設定止蝕止賺位短炒,「第一我不會持有太長時間,輸贏我都會走,第二,我知那班友仔唔敢呃我。」他透露,這些炒上落的一定不是「賊股」、「仙股」,通常都有盈利,股價一兩元,是合散戶胃納的公司,例如汽車或手機工業股。

雖然睇好後市,但張華峰不會全部「瞓身」,總會留下約10%作為儲備,或遇到有朋友買股時,一時錢未到,可幫忙墊資救急﹝見表﹞

——節錄自三月份《信報財經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