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萬港漂破辣招 貧富跨境大遷徙
2018年4月30日

「港漂」社群近年不斷壯大,成為香港樓市的生力軍,這批「新香港人」資金雄厚、態度進取,正在重塑香港的樓市版圖。在擠逼效應下,隨着交通的便利,部份「舊香港人」將選擇到大灣區樓價以及生活指數較低的城市生活。

撰文:李潤茵、黃愛琴 本刊記者

「買樓者要不吃不喝19年供樓」,這種說法恐怕已經失準了!

中位數不準確

辣招自2010年不斷出台,樓價卻不斷上揚,愈加辣愈上升。2017年,私人住宅樓價及租金指數升幅達五年最高,分別錄得14.8%及7.9%。今年初,樓價已連續上漲超過21個月,連續14個月創新高。樓價居高不下讓香港「揚威國際」,連續8年榮登「全球樓價最難負擔城市」。今年,以供樓需時19年穩佔第一寶座,大幅拋離第二名悉尼。

國際調查機構Demographia每年都在全球406個地區,以當地樓價中位數除以家庭入息中位數,計算樓價負擔能力。

但這種傳統經濟模型千算萬算,都算不到兩大因素──內地資金、父幹,「香港買第一層樓,首期超過五成,500萬樓就要拿250萬出來,多少打工仔拿得出?還要現金!」冠域商業及經濟研究中心主任關焯照一語道破現實:「為什 麼樓價高過負擔能力仍然有人買得起?正是因為有特別因素,否則正常人上不到車。」

賣內地樓做首期

今時今日,誰有資格在香港上 車呢?「如果我在香港買樓,家人可以賣掉內地套房付首期,他們有幾套,賣一套沒所謂。」金鑫用平淡語氣道出這番豪言壯語。

7年前,他從本科畢業後,跑到香港讀碩士。這位29歲IT人用年半完成城大課程後,開始港漂生涯,很快「榮升」香港人,他打算買樓,「因為香港樓價不會跌很多」。

金鑫父母從事汽車業,不過,在內地就算是普通工薪家庭,擁有幾層樓都很平常。內地父幹普遍就是賣樓,再豪擲千金南下買樓;香港父幹呢?則要先「加按」 物業才有首置。香港完全比下去。

去年,金鑫在家鄉蘇州購入一個100萬800呎單位。拜「一孩政策」所賜,獨生子女集萬千寵愛於一身,近年二線城市樓價偏低,內地千禧世代自置物業比例遠超世界同齡人士。

這股「港漂」勢力會如何衝擊本地樓市呢?

業界:16萬「港漂」留港

「業界對新香港人買家向來很迷惑。」從事地產代理逾30年,祥益地產創辦人汪敦敬坦言:「兩三年前尚可告訴你,到底有幾多內地人?但現在都拿香港身分證,只能憑拼音名字留意到。」

政府未有資料顯示「入籍港漂」數目,但順藤摸瓜,截至2016年,入境處統計內地來港工作或就學獲批簽證就累計約20萬。 「港漂家」創辦人劉瑞卿憑前線經驗估算:「留港都有16萬。」

單單2017年,本港向內地人發出簽證便有學生1.89萬、「輸入內地人才計劃」1.04萬、「非本地畢業生留港/回港就業安排」9289個,再加273個「優才計劃」、3.6萬個「一般就業政策」及3545個「補充勞工計劃」,保守計每年起碼有4萬內地人來港居住。

劉瑞卿指出:「大部分內地生來港都是讀碩士,讀完一年,畢業後可以留一年,然後每兩年找僱主續簽,續簽三次已經是永久居民;學士更容易,原本已經讀4年,通常讀多一年碩士,然後留一年,續一次已經拿到。」他補充,單單 2017年,來港內地生總共有3.1萬,當中碩士2萬人、學士9000人,還有近一千人讀副學士。

透過學生簽證、優才計劃等政策來港,只要住滿7年,便可領取「三粒星」永久居民身分證,所享待遇與土生土長本地人無異,包括毋須繳付額外30%買家印花稅。

這批「新香港人」甚至比「舊香港人」更具購買力,中原主席施永青對本刊表示:「香港得18%讀大學,內地生來到已是學士或碩士,能來香港,經濟能力都好,所以買樓比例當然比香港人高」。

汪敦敬則預計:「新香港人現時即使未是關鍵大多數,將來都一定是,內地人佔比只會愈來愈多,並且會按部就班進駐。」

——節錄自五月份《信報財經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