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和平比社會福利重要 —— 熊谷伸一郎書寫老兵真歷史
2018年6月1日

參拜靖國神社、篡改歷史教科書、否認慰安婦的存在,有人罵日本人死不認錯。時值南京大屠殺80周年,一名日本作家和一名香港研究員,分別以日本和香港視角,呈現日本民間直面歷史、守護和平的一面。

撰文:黃愛琴本刊記者

2000年的一通電話,接通了兩代日本人,傳承了一份守護歷史的使命。

熊谷伸一郎當時24歲,是一名「憤青」大學生,經常參與學生運動。生於太平盛世,他原本以為戰爭已成過去,但是日本的右翼勢力自1995年開始抬頭,「聲大夾惡」地否認南京大屠殺和慰安婦問題。這些顛倒黑白的言論,使他很憤怒!

此時,他得知有個組織叫「中國歸還者聯絡會」(中歸聯),由曾被中國拘留的日本老兵組成,以「和平」和「反戰」作宗旨。為了尋找歷史的真相,熊谷致電中歸聯,接電話的是80歲的金子安次。

老兵令首相道歉

金子於1940年開始參與中日戰爭,曾任日軍第53旅團44大隊機關槍中隊伍長。日本投降後,他成為戰俘,先後被關進西伯利亞拘留所五年,以及遼寧撫順戰犯管理所六年,1956年才回國。

晚年的金子多次在公開場合作證,捍衞歷史真相。當安倍晉三稱沒有證據顯示中國婦女被迫做「慰安婦」,金子立刻站出來揭破其謊言,令安倍要在電視上道歉。

熊谷伸一郎訪問了金子安次100多小時,2005年寫成《金子的戰爭》一書,記錄他由參戰到反戰的經過。熊谷說,老兵已經陸續離世,現在只剩下三四位,金子也於2010年過身,要聽到老兵親身講述經歷已經接近不可能。

在香港中文大學善衡書院一個講座中,熊谷伸一郎分享了他對戰爭的反思。「對於我來說,金子安次是一位非常慈祥的長者。我訪問了100多位老兵,最大的疑問是,是什麼使人失去人性?這些犯了罪的人,之後又是怎樣回復人性?」

受害者變加害者

《路西法效應——好人是如何變成惡魔的》一書指出,當普通人一旦變成體制的一部分,就會容易失去自我,只求落力演好角色,以「盡責」之名行惡。

金子安次原本只是一名普通少年,換上軍服、接受「刺殺訓練後,就變成了一部殺人機器。

金子曾在傳媒訪問中講解這種新兵教育:「把俘虜綁在樹上,命令新兵列隊,輪流以裝上刺刀的步槍,刺入俘虜的胸部,訓練膽量。」

上了戰場之後,殺人成為常態:「你殺五個,我殺六個,互相競爭,殺得越多,越有面子,也能加快升官。」漸漸,士兵由被害者變成加害者,殺人由被迫變成樂趣。

記者專訪熊谷伸一郎,他指金子安次在初回國時並沒有悔意,直至為人父母後才覺悟前非。有一次,金子五歲的次女因肺炎入院,女兒一看見父親來探病,就安心地笑起來。他如夢初醒,憶起當年曾經把一個中國母親投進井裹,她四歲的兒子追著跳進井去,非常內疚。此後,他積極參與反戰活動,為日軍暴行作證。

右翼支持度低

老兵的行為,深深感動熊谷伸一郎。「我曾經跟隨中歸聯去中國,與戰爭受害者交流。當時有個想法,就是亞洲幾個國家,民間要加強交流才能夠帶來和平。」

為了這個信念,他十多年來積極組織和平活動,寫出《為何說出侵略罪行》和《什麼是反日》等書籍,現在是日本岩波書店旗下《世界》雜誌的副總編輯,關注安全保障、環境等政治及社會議題。

岩波書店當年反對日本出兵中國,受到官方大力打壓。熊谷說現在日本擁有言論自由。「《世界》雜誌一直有做安保法案,沒有人向我們施加壓力,反倒是我們向政府施加壓力。」

近年日本右翼似有抬頭跡象,但是熊谷指民間並不支持他們。NHK在2015年所做的調查顯示,有87%的日本人形容戰後是「沒有戰爭的和平社會」,並且不論年齡和性別的人士,都認為和平比福利更加重要。

和平之路不易走,熊谷提醒:「小心民族情緒會成為國家主義的道具,歧視其他民族,會影響我們公正的思考。關於戰爭,我們應該不做被害者,不做侵略者,而是做戰爭的抵抗者。」

除了人生目標,老兵還使熊谷找到另一半。他腼腆地說,太太當年是他寫老兵故事的「大粉絲」,親自到出版社見他。三年後,兩人結了婚,目前有一個8歲和5歲的兒子。「我將來一定會跟他們說二戰和老兵的故事。」熊谷說。

——節錄自六月份《信報財經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