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姐兒中山創業 港人身份仍「馨香」
2018年8月30日

「如果沒有回中山,這個夢想就要放棄!」

一年前,80後的劉倩盈(Shirley)仍是香港一名白領麗人,早上逼地鐵,夜晚常OT。她在一間大型國際食品集團任職市場推廣,閒時以做甜品來減壓,並上了一個相關課程。剛巧,她有位朋友曾在法國學習甜品製作,兩人不時一起發夢──開一間法式甜品店。

撰文:黃愛琴 本刊記者

二線城市 「試錯」寶地

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下,她隨友人到中山旅遊,發現當地生活舒服,創業成本低,適合新手「試錯」,故決定放手一搏。「數千元已可租到很多不錯的鋪位。當地人工也低得驚人,時薪只是10元。」她和朋友以約20萬創業,「若在香港,可能需要200萬。」

赫沫品甜法式甜品位於石岐區一間人流暢旺的商場,面積五六百呎,共兩層,同時可招待十多人。店舖每日只供應六、七款甜點,走精緻路線。

憑着香港人身份和法國學藝兩個特點,店舖迅速成為中山人打卡熱點。開業才兩三個月,已有電台、電視台和微信博主報道。「他們覺得香港人回來中山開店很新鮮。」有些客人知道她來自香港,會說他們也是看香港電視長大的,大家聊起香港電影和音樂很有共鳴。

香港小店 巨企青睞

意想不到的合作,陸續有來。端午節時,星巴克邀請他們一起cross-over,以法式方法擺放食物。視頻網站愛奇藝也向他們入貨,以供應給旗下一間私人影院。就連中山市旅遊局也來宣傳他們的蘋果批。「你想想,我們只是一間五六百呎的小店而已!這些機會,在香港真是無法想像!」

當初這些「飛來蜢」走上門時,Shirley還以為他們都是騙子。「他們來到門口,只是叫我們寫下電郵,加微信號,連一張卡片也沒有。電視台更可疑,只用一張A4紙說明自己是受旅遊局委託拍片。我問能否把那張紙留下來給我們,他說不能,因為還要去第二家。」十足十警訊騙案情節,但原來這就是內地的合作方式。

市場夠大 合作減磅

後來她發現,內地人喜歡合作多於獨鬥。「他們覺得市場很大,一個人做不完,不用收收埋埋,大家盡量協調,賣不同的東西。在香港,商業是秘密,大家不敢公開。」

內地有很多第三方服務的電子平台,例如美團。企業習慣外判服務,藉此「減磅」。「如果在香港經營茶餐廳,我要聘用員工來送外賣。在這裏透過美團,我不用請人,買一百樣東西,就有一百個人替我送貨。」

在香港,買東西要落街,左思右想。內地盛行網上購物,手機支付十分方便,購物多是一時衝動。「我們有一半客人是透過微信公眾號落單,他們不習慣打電話。」

擠入一線 光環消失

開業半年已回本,Shirley與拍檔正在物色大一點的鋪位,以擴充規模。他們更打算在中山站穩陣腳後,就到其他二三線城市開分店,例如順德和珠海。至於一線城市,由於競爭大、成本高,而且會失去香港光環,他們不作考慮。「深圳那些一線商場的租金拍得住香港,而且內地人會覺得,去得廣州和深圳,不如落埋香港買東西。」

她說,中國近年發展急速,內地人信心很強。「我問中山人怎樣看香港,他們說中山人跟香港人的地位是一樣的,當然我會覺得還是有些分別。由此可見,他們很自信,一線城市更甚。」

消費差異 慎防山寨

差異既是優勢,也是挑戰。她覺得,在內地做生意最大的困難就是了解當地的消費文化。「我到今時今日都未明白為什麼客人會喜歡這些,不喜歡那些,只好慢慢摸索,不斷嘗試。」中山有十多個鎮區,每個區都有不同的飲食文化。「在香港,我們覺得搭1個小時車出市區很正常,但這裏的人覺得15分鐘已經太遠。」遇到不明白的地方,她會厚着臉皮問客人、問街坊、問同行。「中山人很友善,他們不趕時間。」

另一項挑戰來自「山寨」。因為新品推出後,容易被抄襲,赫沫品甜法式甜品只主打數款甜品,每款都以一個特別的故事包裝,並且每季轉款。「這樣就算被抄也不怕,反正現在的客人都貪新鮮。」

Shirley透露,現在每月賺的錢,跟在香港打工差不多。但中山生活成本低,同樣的錢,自然有不同的享受。不過,她心底裏覺得未滿足。「如果做不大,那不如回去香港打工更好。所以我們總是想再做得好一點。」壓力同時是動力。

不做大灣區人

生活方面,她漸漸習慣中山的慢活,習慣無現金支付,習慣沒有Facebook和WhatsApp。記者跟她用微信做電話訪問當天,石岐下了一場大雨,上網變得不穩定,擾攘一輪後,她去隔壁店舖借用Wi-Fi才能繼續聊。她說:「內地有很多不好的地方,但是你接受了她的好,就要同時接受她的不好。」

最初,好多人都奇怪她為什麼好端端要回大陸。一年過去,她現在回去香港反而會不習慣。「我每隔兩三個月回去一次。香港太多人了,而且所有人都有很大壓力!」

不過對於「大灣區人」,她始終無法接受。「我覺得自己是香港人,這個身份值得自豪。」

——節錄自九月號信報財經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