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路費高 基層遷居難
2018年9月21日

每星期周末,北上港人余日峰都習慣出外用膳遊玩,有時會自駕遊出遠門。他家在深圳福田區,該地段消費水平較高,但一家四口過一日「中產假期」,都是幾百元人民幣,換在香港,起碼過千元。

撰文:李潤茵 本刊記者

由「絕望」變「北望」

大灣區生活指數始終較低,港人若願意「推開心窗」,生活壓力沒那麼大。近年港樓癲價,數以萬計「無殼蝸牛」由「期望」變「絕望」,最後只能「北望」。余日峰有位在深圳買樓的朋友就常自嘲「人生最成功的事,莫過於在深圳買樓」,皆因十年來他薪酬水平不變,幸好深圳樓價已經翻幾倍。

目前,長居廣東港人實際已達50萬。隨着高鐵及港珠澳大橋開通,相信愈來愈多人願意「走進大灣區」建立「共同家園」。有學者曾說,他日香港市中心將只聚居高收入人士,「低端人口」將逐漸遷往近郊以至大灣區。雖然人流疏導乃大城市必經階段,關鍵是交通基建能否配合,降低通勤成本。然而,現時大灣區構思中的「一小時生活圈」,由於每日路費貴,基層北上居住、香港工作很難成事,偶爾北上消費,未能真正發揮疏導作用。

羅湖/落馬洲應減價

誰會有興趣走進大灣區?余日峰長居深圳逾十年,據多年觀察,認為是「單身低收入人士」,原因是「月薪萬元在香港怎生活呢?」答案可能是租劏房,然後變「月光族」;相反跨過深圳河,樓價租金皆較低廉,「他們會活得較輕鬆,壓力沒那麼大」。他反問:「這批低收入人士,多數住新界,為什麼不行多個站,走到深圳生活呢?」

「一小時生活圈」弔詭正在於此:一、高鐵票價高昂外,總站還設在西九龍,新界人單單花在香港交通,已經接近一小時;二、沿用舊路東鐵線,無論在羅湖或落馬洲過關,即使從上水出發,短短十分鐘車程,車費已經高達24元,省下來的租金只能與跨境交通費相抵銷;三、港珠澳大橋情況相同,假若在香港機場工作,珠海直通巴每程80元,降低移居誘因。

使用高鐵及港珠澳大橋,尚可稱為「用金錢換時間」,東鐵的高票價就顯得不合理。內地學者早於十年前已指出,往羅湖、落馬洲票價比其他車站高,乃變相徵收離境稅。回歸前,九廣鐵路屬於政府部門,有指以高票價作出入境稅;但回歸已經20餘年,港鐵都變上市公司,羅湖/落馬州定價卻仍與「中港融合」主旋律唱反調。

——節錄自9月號《信報財經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