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出香港 母親打工換宿、女兒Gap Year
2018年9月28日

打工換宿,看似是年輕人熱血青春的活動,怎想到會有一對「媽女檔」參加?媽媽Wendy深感香港主流教育局限死板,學生承受極大壓力。在一次偶然的機會,她決定讓女兒休學,到北海道打工換宿,體驗當地學校生活,以及親親大自然。

撰文:鄭雲風 本刊記者

為了一同訪問媽媽Wendy與女兒Holly,訪問相約在放學後。推門而進,Wendy家客廳中的大木桌沒有堆積如山的作業書本,Holly也不像一般香港學生,哭喪着臉,埋頭苦幹做功課。相反,她正在客廳的另一方,興奮地盪鞦韆,看見記者到訪,熟練地跳下來,一臉自豪說:「是爸爸安裝的!」

「我不喜歡主流教育。」Wendy一語道破:「太規限死板。」與絕大多數被功課壓得喘不過氣的香港小學生相比,Holly算是幸運的小眾,小學一年級曾就讀一間有名的HappySchool。雖然功課默書已比其他學校少,課外活動較多,老師不會比較學生,但Wendy覺得仍逃不過「催谷」的主流文化,「要經常提醒她溫習做功課,好吃力,傷感情。」身為母親的Wendy比女兒感到更大壓力。

脫離主流 轉讀華德福

完成小一後,Wendy決定替女兒轉讀香港近年新興的華德福學校,正式脫離主流教育囹圄。華德福教育主張親近大自然、培育小朋友創造能力,亦有不少藝術元素,功課比之前的HappySchool更少。Wendy說華德福的另一理念是不更換班主任,會陪伴學生直至畢業,但香港發展還未成熟,需每年更換老師。「華德福雖有一百年歷史,但在香港仍然很新,請老師不容易。」因為不知新老師質素如何,Wendy再度陷入苦惱。

剛好有位朋友談及一個國際組織Wwoof,可以到其他地方如新西蘭、北歐、台灣、日本、泰國等地打工換宿,主要是到農場工作。Wendy深感興趣,回家搜集資料後,更發現可以帶小孩一同參加,遂萌生藉此機會休學的念頭。回華德福學校商討後,老師認為是訓練小朋友意志力的好機會,而且與學校提倡九歲前多接觸土地的理念不謀而合,因此也贊同Wendy與女兒一同參加。

求學階段遠赴異地生活,不少家長擔心與主流教育脫節後,難以再融入。但這位非常媽媽卻沒有上述掙扎,最擔心的反而是女兒會否不適應和不舒服,「讀書時間長達十幾二十年,我不介意用一年做有意義的事。」在旁的Holly憶起當日聽到這消息,不禁喜上眉梢,童真地說「可以去玩咁耐好開心!」

這份逃出香港的勇氣,除了是Wendy希望女兒多接觸土地、見識世界,與她的職業也有關。她曾經擔任多年主流學校的老師,看見幼稚園的學生因壓力失眠,身形消瘦;曾多次聽到小學生有自殺傾向或焦慮,一些「一條龍」學校的學生壓力更大,十分辛苦。

「他們未來的工作模式一定不會像今天,反而應該培養他們知道自己喜好,因為現在很多香港學生,不知道自己想怎樣。」受到華德福教育影響,Wendy認為小朋友應該多與地球聯繫,接觸大自然,這比背書更重要,「現在不懂一個字,按按手機便查到,已經不需要以前那種讀書方法了。」

另類體驗 嘗鄉村生活

心意已決,Wendy最後選擇到日本北海道打工換宿,一來曾經前往日本,知道當地人友好,食物質素高;二來比較接近香港,若有意外,回家亦很方便。於是,她申請成為Wwoof會員,尋求合適的寄宿家庭,發現不少參加的港人都較年輕,不像外國人會帶子女參加。由於她與女兒都不慬日語,只會尋找懂英文的家庭,同時報讀當地的日文課程進修。

去年暑假,Wendy和女兒正式前往位於北海道美深町的寄宿家庭,協助他們翻新舊居,閒時下田種植有機菜。身處鄉村,沒有什麼娛樂,夜晚只有滿天星斗相伴,吃晚飯後會和當地人玩層層疊和談天,作息定時,每天早上7時半左右吃早餐,晚上約8時睡覺休息。

寄宿家庭有一對夫妻,育有一女,剛好年齡和Holly一樣。某天他們詢問Wendy會否想與女兒一同上課,「是一間普通村校,只有幾十個學生。」Wendy心想是一個不錯體驗,因此同意了。村校校長與她們見面傾談後,答應讓女兒一同上課,但因為她不會日文,所以不用出席主課如日文和數學,只上副課,包括美術、體育、音樂等等。

閒科抬頭 小孩樂悠遊

香港學制重視中、英、數等主科,其他如體育、視藝等往往視為「閒科」,每星期只有一至兩節,但日本正正相反。「返學上一至兩小時主課,其餘時間都是副科,有好長時間。」Wendy說因為當地小朋友經常外出遊玩走動,身手敏捷,體能很好,年紀輕輕亦會踏單輪車。

至於村校的功課有多少?Holly舉了一個有趣例子,「我有個朋友,每天早上才做功課,做一會兒便可以返學。」Wendy指以上例子比比皆是,由此證明小朋友真的很少功課。相比香港學童放學後還要補習,拖着疲累的身體回家做功課,這群日本村校的學生的確輕鬆不少。

半年間,Wendy與女兒一共去了5個寄宿家庭,每次停留大約三星期,當中從事的工作都不同,例如到牧場協助擠牛奶、有機農田收南瓜、餐廳打掃清潔等等,基本上每星期有六天工作,一天放假,大部分時間吃地道住家飯,平日也沒有其他消費。

Wendy選擇地方時,特意挑選有小孩的寄宿家庭,讓女兒有伴一同玩樂。鄉村內較少電子產品,小孩亦很少看電視或用電腦,多數是做手工,踏單車到處走。開初三個寄宿家庭的小孩和Holly年齡相若,能夠一同上課,但之後一間家庭的小孩已是中學生,不能一同上課,因此Holly會在家幫忙。

互相扶助 加深母女感情

六個月的休學旅程完結,Holly有什麼改變?「沒有玩創咗個心,」Wendy語帶肯定,反而覺得她更「生性」。寄人籬下,主人家準備晚餐,Wendy會負責洗碗。女兒看到媽媽日間工作辛勞,匆匆吃過晚飯,主動去洗碗。Wendy笑言,「以前在華德福都會做家務,但不會這樣主動。」

另一個改變,是兩人關係更加親密。「之前自己一直上班,去日本的那段時間,除了她上學,基本上24小時都一起,互相扶持。」冬天的北海道,溫度下降至零下幾度,幸得兩人互相鼓勵支持,才走得過寒風凜冽的日子,Wendy若有所思對記者說:「回港後我自己想,與其話我陪她去,倒不如說是她陪我去。如果不是她,我不會去那這樣遠、時間這麼長。」

——節錄自十月號信報財經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