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熱飲」恐致癌 逾65˚C高危
2018年10月15日

隸屬於世界衞生組織(WHO)的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指出,喝65˚C以上的熱飲會提高罹患食道癌的風險,更將熱飲料分類為2A等級(可能對人類致癌)。過去通常只聽說有毒化學物質或吸煙等會與癌症扯上關係,如今連飲用熱的飲料也會致癌,生活上我們需要注意些什麼?

撰文:周志輝

2016年6月《柳葉刀腫瘤學》(The Lancet Oncology)刊載了一項研究,IARC請了來自10個國家共23位科學家,在法國里昂組織了工作小組,重新審視上千份過去有關咖啡、馬黛茶和熱飲的致癌性研究,專家小組發現咖啡和馬黛茶會引發癌症等說法的證據有限;相反的,飲用咖啡反而有助降低肝癌或子宮內膜癌等風險。

中國是食道癌高發區

IARC分析了許多食道癌的病例,發現在中國、伊朗、土耳其和南美等地有較高的發生率,而這些地區的民眾普遍都習慣飲用很熱(~70̊C)的飲料,包括:咖啡、茶或其他草本飲料,研究發現食道癌的罹患風險會隨着飲料溫度增加而提高,並歸納出高溫(特別是65̊C以上)才可能是造成食道癌的主因,問題非並出自咖啡或馬黛茶等飲料本身。IARC也因此將熱飲分類為2A級(對人類為很可能有致癌性),並同時調低了咖啡與馬黛茶的致癌風險評級,這些飲料致癌的說法也終究獲得平反。

事實上,我們的皮膚對熱相當敏感,高溫容易造成皮膚的傷害。2009年英國醫學期刊British Medical Journal刊登了一項有關伊朗北部喝熱茶與食道癌的研究,發現當地習慣飲用溫度達70̊C以上的熱茶,這些民眾罹患食道癌的風險,相較於其他習慣喝溫度較低的飲料(65̊C以下)的人,其食道癌發生率可高出許多倍。

食道黏膜反覆灼傷致細胞突變

熱飲之所以會提高致癌風險,原因是高溫會傷害食道黏膜。在我們口腔和食道壁上的黏膜,具有快速更新、防止有害物質入侵、抵抗食物磨蝕等保護功能,但這些黏膜只能耐受到大約50̊C至60̊C的溫度,太燙的飲食會導致這些黏膜被灼傷。幸好,黏膜若不慎被輕微灼傷,身體正常都能自我修復。一般來說,偶爾一次的輕微灼傷並不足以構成傷害,但若長期食用太燙的飲食,黏膜反覆被灼傷,就可能促使細胞突變的發生,同時,受損的黏膜也削弱了它保護內部組織的能力,增加了罹患食道癌的風險。

雖然太燙的熱飲會增加罹患食道癌的風險,但這並不代表我們就不能享用熱的飲食,只是溫度建議要低於65̊C。話說回來,既然談到熱食、熱飲,為什麼會有很多人喜歡食用熱的食物?基本上,各個消費者對食物的溫度都有不同的喜好與要求,但許多熱的飲食卻又需要有足夠高的溫度,或是趁熱享用,才能讓人體會到較佳的風味。

熱飲最佳溫度:57.8̊C

一般熱飲(如:茶、咖啡等)的溫度大多介於70̊C至85̊C左右,這個溫度(超過65̊C)已足以導致口腔和食道黏膜遭灼傷。2008年美國德克薩斯大學泰勒分校(The University of Texasat Tyler)發表了一項招募300位受試者的研究,發現大多數消費者所選擇的最佳飲料溫度平均落在60(+/-)8.3̊C左右,同時多數人對覺得超過65̊C的飲食已算太燙。

為了要避免食道黏膜被灼傷,同時又能夠兼顧消費者喜愛熱飲的需求,該研究就推算出57.8̊C應該是熱飲最佳的溫度。


一般人平常隨身並無溫度計,又該如何猜測飲料的溫度呢?若以手握一杯熱茶舉例來說,當皮膚觸碰到65̊C以上的茶杯,這個溫度通常會使人立即有疼痛感和瞬間縮手;當茶杯降到大約55̊C,觸摸時會讓人感到燙手,但一般人仍能堅持數秒;至於用手接觸大約45̊C至50̊C的茶杯,通常會有燙手、但還能忍受的感覺,而喝到嘴裏則會感到溫熱而不至於燙口,這大概可作為判斷飲食溫度的簡單參考。

——節錄自10月號《信報財經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