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一場說走就的休學年 享受全人發展
2018年10月15日

「面試有一張長枱,8個細路仔,16個家長,3個老師」,事隔兩年,趙永佳依然記得當日面試嚴肅的氣氛。正當其他同學對答自如,從容說出「我很認同這位同學看法,不過⋯⋯」、「對此問題,我有三個看法,第一⋯⋯」,自小害怕說話的細仔卻一言不發,面試完畢後更不禁流下男兒淚,抒發內心的緊張和擔憂。

撰文:鄭雲風 本刊記者

「贏在起跑線」是很多家長的座右銘,趙永佳卻不認為跟着其他人走有「着數」,為了減輕細仔壓力,更曾「趙父三遷」,找一所少功課、較輕鬆的小學。他承認,對三個小孩的教育是「放羊式」,不太跟足功課,亦沒有要求識時事,「無所謂,大個讀通識會識,現在連幼稚園都要剪報,不是一件健康的事。」直到升中時,才發現中學要求的,正是細仔的弱項。

面試技不如人,大部分人會立即安排口試班訓練,趙永佳卻靜下來反思:強推未適應的細仔到中學,無異推他入火坑,「見到很多個案,讀初中時不適應,成個中學生涯都無了。」

他補充,現時大部分學校做不到差別待遇,如果同學有其他特別要求,基本上難以兼顧,特別是特殊教育需要(SEN)的學生,「你只會覺得佢蠢,學習慢,不會給予照顧。我不怪學校,這是制度的錯。」

走出制度 休學一年

踏入小學高年級,公開試接踵而至,例如改制後的BCA和兩次呈分試,家長不停敦促小孩溫習讀書,開始給予他們長達數年的壓力。當小孩升中派位時失落心儀學校,內心打擊可想而知,趙永佳一臉感嘆說:「派位時為什麼哭,因為知道不是自己的首選中學,受不了。」

「現在香港教育是一條大直路,學校或家長一直在後面推你,好似一出了這條路,就難以重回學校讀書。」他表示,現今社會不斷給學生壓力,沒有機會停下來思考,以及認識世界,直到高中要很快下決定選科、作生涯規劃,由於缺乏經驗,很難決定未來的工作或方向。

經過一輪思考,他想起外國流行的GapYear概念,希望細仔讀中學前可以做與眾不同的事,特別是發展全人成長,於是在Facebook和朋友間不停宣傳,更舉辦兩次資訊分享,四出尋找志同道合的家長。皇天不負有心人,最後短短數個月,成功找到另外三個男孩和兩個女孩參加,年齡分別是10歲至14歲,開始為期8個月的休學年。

拒絕佛系 全人發展

別以為休學年等於「佛系生活」,任由小孩揮霍光陰,父母除了思考整年活動、背後意義和對子女的幫助,還要尋找資源及向教育局解釋休學年概念,這都是一大堆難題。趙永佳明白教育局有責任跟進缺課學生,了解是否因疏忽照顧而不上學,因此主動用電郵通知教育局,解釋休學不等於放棄學習。有一次,缺課組希望趙永佳與一名教育心理學家見面,於是他帶上細仔數個月來的活動冊,介紹以前學習活動及體驗,獲得對方認同。不過,缺課組仍希望細仔能盡快回到主流教育。

除了花費唇舌向政府解釋外,也要考慮到費用。由於休學年是全自費活動,包括場地、物資、導師費等等每一樣都需要錢,為減輕負擔,需要尋找額外資源。為此,活動中善用不少政府提供的服務,例如申請「離島遊交通津貼計劃」、周三免費參觀博物館。另外,他們亦參加「今生不做機械人夢想計劃」,在80多個對手中脫穎而出,獲得一萬元獎金。最暖心的是,遇上不少善心人,以低廉的價錢提供場地、免費授課教育技能,豐富學習體驗。

今年5月,趙永佳和太太合著出版《休學年優學路》,記錄休學年舉辦的八類活動,例如參觀、野外遊蹤、電影欣賞等等。趙永佳強調,當中探索社會很重要,足足用了兩個月的時間,到以前未曾留下足跡的地方。透過活動,小孩能認識香港歷史,更可克服一些「港孩」通病,如不會自行坐車,「曾經要去大學站但去了香港大學站」,以及不守時等。趙永佳看見細仔的微妙轉變,由當初去集合地點時不知所措,直到後來從容自若,準確安排時間。

改變心態 培養動機

不過,他說寫書並非鼓勵所有人都去休學,而是希望改變千篇一律的主流教育;直言如果家庭缺乏資源,的確很難舉辦休學年,就算是中產家庭,亦須事前詳細計劃,過程並不容易。

他解釋GapYear與在家自學不同,後者可以跟隨學校模式,只是形式有少許不同。「我們這次真是一個Gap,覺得他用很多年操練學術,應讓他停一停休息,活動不用太學術,不需要跟隨中一的模式,而是全人成長、體驗學習。」

趙永佳期望家長可以改變心態,不只是注重成績,善用周末做其他活動,「現時好多家庭就算不是很富裕,都會讓子女補習,花了錢和時間,如果不做得唔得呢?」他指出,坊間有很多社區中心活動,收費並不昂貴,一般人也可以負擔。

只有家長改變,才可扭轉這股風氣,促使學校加入更多全人成長元素。「早前我在一個中學周年校長會演講,問是否一年級便要準備DSE?中一的學術訓練有多重要?若然學生的目標不是要讀神科,學校是否有另一種想法?」

剛完結的2018年文憑試,只有約四成考生獲「3322」成績,「點解會搞成咁?如果我們覺得這是最基本能力,而一半考生沒有基本能力,不是很大件事嗎?」說到底,他認為主要原因是,學生缺乏學習動機,中學又沒有趣味學習,從一開始已經跟不上進度,之後一直落後他人。有些大學生修讀某些選科,純粹因分數達入讀要求,入讀後才發現不適合自己。

跳脫框架 另類思考

趙永佳自言是主流家長眼中的怪獸家長。作為三子之父,他深深明白家長摸着石頭過河並不容易,因為不知道自己的決定會否害了子女,尤其當有人持相反意見時,更會懷疑自己。不過,他希望父母能「think out of the box」,因材施教,不要以為跟大路走,就有着數。

訪問尾聲,記者問及細仔近況,趙永佳笑言他已回到主流學校,適應良好。趁着暑假,更跟隨GapYear的導師Olive到日本沖繩流浪一星期。

——節錄自10月號《信報財經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