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逝世】金庸筆下高人的遺憾:絕學失傳
2018年10月30日

古今世上英雄俊傑,暮年之時,誰不想後繼有人,光前裕後發揚光大?綜觀古今出類拔萃、各行各界的成就人物,下一代傳人大都難望其項背,高人之遺憾,即在於此。在平凡的人看來,得傳其人是平凡的事;但在不凡的人物看來,卻是重中之重的大事。

撰文:楊興安 資深文化工作者

金庸小說的讀者大都被書中人物的出眾、情節的入勝、故事的起伏變化所吸引。但筆者要指出,金著的吸引力與別不同的地方,是書中刻印着高雅清華的文字,在其他讀本上難以找到。許多讀者對金著都愛重讀再讀,四讀五讀地樂此不疲。其實許多情節早已了然於胸,但何以如此呢?便是為金庸的文筆所吸引。然而,金著的精華除了文字優越外,寫得最好的還是寫人性、寫人生的得失、寫生命中的際遇、寫命運的播弄和無奈。這都往往令人掩卷低迴,再三興嘆。

在武俠世界中,武功至為重要。武功高強會得人敬重愛戴,或使人既驚且懼。高手在濁世紅塵中,常常無往不利。可是在金庸筆下,超然的武林高手,多愛恨難填、或淒苦寂寞。

莫大先生  抑鬱瀟灑

在金庸小說中,筆者偏愛《笑傲江湖》中千古傷心人莫大先生。胡琴一度,瀟湘夜雨的莫大先生,何許人也?他是五嶽劍派衡山派的掌門,地位武功自然非同小可。唯其現身往往寡情冷峻,對世事好像漠不關心,不聞不問。但細察其行止,卻助人扶難,維護正義比誰都熱切。只看其誅殺費彬一場,便令人刮目相看。他把一場拚死忘生的打鬥,化作淒迷痛快,浪漫瀟灑的鋤奸義舉。莫大先生教人欲親近而不敢親近,一生既懼且敬。《笑傲江湖》中便有這樣的描述:

忽然間耳中傳入幾下幽幽的胡琴聲,琴聲淒涼,似是嘆息,又似哭泣。…… 費彬心頭一震:「瀟湘夜雨莫大先生到了。」但聽得胡琴聲愈來愈淒苦……。莫大先生左手握着胡琴,雙手向費彬拱了拱,說道:「費師兄,左盟主好。」費彬見他並無惡意……。莫大先生向劉正風走了兩步,森然道:「該殺!」這殺字剛出口,寒光閃閃,手中多了一柄又薄又窄的長劍,狠狠地反刺費彬胸口。…… 費彬立即還劍相刺,但莫大先生一劍既佔先機,後着綿綿而至,一柄薄劍猶如靈蛇,顫動不絕。在費彬劍光中穿來插去,只逼得費彬連連倒退,半句喝罵也叫不出口。…… 一點點鮮血從兩柄長劍間濺了出來,費彬騰挪閃躍,竭力招架,始終脫不出莫大先生的劍光籠罩,鮮血漸漸在二人身周濺成了一個紅圈。猛聽得費彬長聲慘呼,高躍而起。莫大先生退後兩步,將長劍插入胡琴,轉身便走。一曲「瀟湘夜雨」在松間響起,漸漸遠去。(筆者按:原著文字較長,今只作撮引。)

大嵩陽手費彬是嵩山派數一數二高手,但人格卑鄙,咄咄逼人。莫大先生看不過眼,智奪先機,把費彬打得絕無還手之力。刺得他鮮血點點,灑成血花,漫天飛舞。最後費彬心窩中劍,鮮血狂射,倒地而死。而莫大先生從容收劍,頭也不回。對適才生死戰,誅惡徒之舉全不當作一回事。對勝敗榮辱一概等閒,端的出世高人,真箇佛祖法力、菩薩心腸。可又誰料到他是個千古傷心的淒迷人物?除了莫大先生,金庸筆下的武林高手中,抑鬱終身,苦愁孤寂,恨壑難填的在在不少。

《碧血劍》中金蛇郎君抱憾而亡。「射鵰」中東邪有喪妻之痛,西毒有後繼之憂,南帝終身問心有愧,快活的只有北丐一人。「天龍」中蕭遠山與慕容博一生為空幻的理想綢繆奔波,心安無日。北喬峰南慕容未酬壯志,抱憾一生。四大惡人之首延慶太子更無一日之歡。《飛狐外傳》中打遍天下無敵手的苖人鳳有失妻之恨。可見武功無敵,亦非事事得心應手,甚而帶有比常人更沉重的擔子和哀痛。世情如此,徒呼奈何!

隱世高人  心有所憾

金庸小說中,武林高手又可以分作兩類人物。一是武功卓絕、罕逢敵手的高手,一是看隱居幕後,再與世無爭的遁世高人。金庸在有意無意間愛把武俠世界中武功至高無上的高手以隱世高人姿態出現。在開山作《書劍恩仇錄》中,武功最高的不是主人翁陳家洛,而是陳的業師天池怪俠袁士霄。袁士霄與世無爭,在塞外頤養天年。《碧血劍》中武功最好的是袁承志師父穆人清,穆人清亦不食人間煙火。還有一個自始至終也沒有親身上場的金蛇郎君夏雪宜,後來也被迫隱世,只留下武功秘笈。

曾有讀者假設金庸小說若混而為一大千世界,誰是絕世武功的頂尖人物呢?除了上文所指三人外,被認為武功最高當推全真教教祖王重陽。亦有人提出是《倚天屠龍記》的張三丰;和在少林寺隱身蒼松洞,與張無忌比拚武藝的渡厄、渡劫和渡難三僧;尚有《天龍八部》裏,少林寺藏經閣內可以隨手點斃蕭遠山和慕容博的掃地僧。「天龍」人才濟濟,也不能無視傳予逍遙派七十年神功給虛竹的無崖子。及後《笑傲江湖》中,傳授令狐沖「獨孤九劍」的風太師叔風清揚也該榜上有名。

在上列諸位殿堂人物中,筆者偏愛少林寺的掃地僧,認為武功第一。因為是本文的題外話,暫且不論。本文要談論的是這一眾曠世英豪,他們都睥睨同儕,冠冕當代,但可真快活逍遙,一生無憾?他們既然選擇隱世遁世,當無悔無憾了?事實不然,此輩縱然淡看世情,無得失之心,其實均有相近的遺憾。

上列隱世高手,縱然不作擇徒之想,但一生驚人藝業與將草木同枯,在雙目緊閉之前,難道不會若有所失,有所遺憾而長眠地下麼?古今世上英雄俊傑,暮年之時,誰不想後繼有人,光前裕後發揚光大?綜觀古今出類拔萃、各行各界的成就人物,下一代傳人大都難望其項背,高人之遺憾,即在於此。

且讓諸君看看武當張三丰張真人在強敵當前時,心下暗自盤算的是什麼?

張三丰長聲吟道:「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此刻他面臨生死關頭,自然而然的吟了出來。…… 望了望俞岱巖一眼,心道:「我卻盼這套太極拳得能流傳後世,……。」(撮錄)

張三丰想的是把絕學傳世。在《碧血劍》中,金蛇郎君身成廢人,大限眉睫,也把破石樑五老陣法寫下,就是希望有朝一日得傳後人去破陣。金庸小說中涉及所有秘笈,著作者莫不抱有同樣之想,盼有傳人,否則何必大費周章?「倚天」中金花婆婆去找峨嵋派的晦氣,眾徒被她三招兩式打得七零八落,毫無還手之力,金花婆婆自言自語說出這樣的話來:

「滅絕師太,你一世英雄,可算得武林中出類拔萃的人物,一旦身故,弟子之中,竟無一個像樣的人出來接掌門戶嗎?」

金花婆婆喟然而嘆,可見未得出色傳人,連敵人也替對方悲哀。傳人真是這樣重要嗎?在平凡的人看來,得傳其人是平凡的事;但在不凡的人物看來,卻是重中之重的大事。《天龍八部》中蘇星河已有八位出類拔萃的傳人,但為師門設想,竟處心積慮設下珍瓏棋局,引盡天下愚賢不肖等人前來以備挑選。結果至誠至正的虛竹因緣際會,佔盡天機,也不負所望。由此可見能得精英接班人意義之重大。

出類拔萃  後繼難求

《碧血劍》的袁承志藝成下山,向所無敵。後來遇到冷傲的二師哥歸辛樹,被迫使出渾身解數比武。兩人在穆人清和木桑眼皮底下相鬥逾千招仍未分勝負,只見兩人或四掌翻飛,或拳風虎虎;均法度嚴謹,既沉穩,亦飄逸。惹得木桑道人吐露心言說「我老道又有點眼紅,後悔當年不好好教幾個徒兒了。」這句話便點出得到俊傑傳人之樂。《天龍八部》更惹笑,渾號「凶神惡煞」的南海鱷神陡然發現段譽是理想的傳人材料,竟然在絕對優勢下對他百般遷就。雖然跡近笑話,但也反映遇到出色人才,收徒之切。

金庸小說眾多筆下高人,於此中無憾的,前有全真七子,後有武當七雄。無疑武當張真人至享福壽,座下七徒,威名赫赫,又把師門功夫發揚後世,造福後人。武當七徒非同一字輩,唯名字合起來別有意境:遠橋、蓮舟、岱巖、松溪、翠山、梨亭、聲谷。湊合起來便是一幅意態悠然的山水畫了,果然是世外高人。

在金庸小說裏,終究找到美滿的例外。金庸的用心,豈無給我們當代高人一個完美的啟示?

——原文收錄於483期《信報財經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