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位貶值 投資十萬學健身增值
2018年11月9日

有批港男熱愛健身,早午晚滴着汗水,苦練腹肌。不過,四肢發達不等於頭腦簡單,90後健身達人Patrick深知學位優勢不再,遂放棄追遂成績表上的GPA,反而不惜工本考取各種教練牌照,以圖殺出重圍。

撰文:黃愛琴 本刊記者

Patrick是科技大學工商管理系四年級生,身為大學生的他,已經在公開大學開班教健身達3年,成為「阿Sir」。就連香港韻律泳代表隊成員,也是他的學生。

中三、中四的時候,別人放學後去打波,他卻去康文署健身室舉啞鈴。當時他玩搏擊運動,想操「大隻D」,增加勝出機會。「一開始做gym,無論身型還是力量,都會好快見效。」他多次強調自己想變得「更快、更強」,健身是最佳方法。

Patrick未必是大家眼中的好學生。在大學時,他有一兩個學期經常走堂,考試成績慘不忍睹,瀕臨被退學的邊緣。他也是一個月光族,每月拚命做各種兼職,可是到了月尾,荷包仍然空空如也。

低欲望 高投資

或者你以為他的錢都花在飲飲食食,或者追求名牌。不是的,他非常節儉,不愛購物,甚少外出用餐,健身器材盡量淘寶,信用卡都會預先入錢才使用。

真相是,他把時間和金錢都投資在各種導師訓練課程。「現在儲錢都買不到樓,不如想辦法增值自己,達到目標。」

他的考牌之路從17歲開始,當時在香港體適能總會上體適能基礎認書課程和器械健體導師證書課程。「原理上,考完就可以去康文署教健體班。」

其後,他用了半年時間加1萬元,考了一個健身教練牌,但課程泛泛而談,他不滿足,再考了七、八個健身器械牌照,例如懸掛式訓練帶、拉力帶等,又多花2萬。「我剛開始什麼都想學,因為怕教錯人。」

見香港健身課程上得七七八八,他就尋找外國資源,報讀海外網上課程,有無證書都「通殺」。他還每月訂閱外國體適能論壇,又去eBay購買許多體適能書籍。「有些專門課程,例如周期性訓練、功能性訓練,香港聽都無聽過。」還未夠,他連外國學者的講座錄影帶都不願放過,一隻已經要數千元。「有些研究到能量科學,絕對多於一個健身教練所需。」

健身以外,他還懂以色列自衞術(Krav Maga),課程學費需數萬,來自以色列軍用格鬥技,連美國FBI、中國特警都學。Patrick稱當年上課,有同學來自香港警隊特別部門,共上20日,朝9晚6,真功夫由頭打到落尾。

數年間,Patrick已投資了十萬到這些校外課程,難怪他媽媽經常嘮叨:「如果你少上幾個訓練課程,已經夠錢讀多一個degree!」

為了應付學習費用,他勤力做兼職,學業一度受到嚴重影響。「看見GPA只有2.1時,我崩潰了!」其後他改善時間管理,成績突飛猛進。如果可以選擇,他何嘗不想專心讀書?不過當年聯招,他心儀的港大體適能科學被殺系,體適能從此在大學消失,他只好「焗住」出去學。

他說不後悔當初讀少了書,因為這段經歷是GPA無法提供的。年紀輕輕的他,已經在5、6間健身室教過健身和自衞術。大學三年級開始,他已有能力自己交學費。「我覺得只有不斷學新東西才能夠keep住在market有value。」

學位眨值 大學生向下流

現時香港每年產出約4萬名大學生,為1994年的3倍,學位膨脹加上經濟放緩,導致大學學位貶值。立法會秘書處於2016年發表的研究簡報顯示,08至15年間有三成三大學畢業生,由高技術職位下流至輔助專業,兩成六大學畢業生更只能從事文員、服務及銷售人員工作,比例為94至01年間的兩倍以上。

Patrick覺得,今時今日,一個大學學位已經不夠競爭力,大學生必須及早增值自己。「第一,每年三大畢業的工商管理學生已有兩三千人,全港可能有一萬人,怎樣突圍?第二,現在工作所需的技能多元化,公司不只要求你識工商管理,還期望你會寫電腦程式,或者使用大數據,這些大學未必教。第三,大學教育始終是一個學術教育,與實際應用有一定的落差,年輕人需要在經驗層面去增值自己。」

早熟的他有清晰目標,畢業後想投身政府紀律部隊,或加入健身行業。他對將來信心滿滿,覺得上樓有望。憑什麼?「誰會想到,20多歲人可以一邊讀大學、一邊教港隊、教自衞術,上學期還考到deanlist?我相信人生有很多機會。」

——節錄自11月號《信報財經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