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志武:體制不變 民企撑不起來
2018年12月7日

民企乃經改關鍵:創造九成新工作崗位、提供八成城鎮就業,吸納逾七成農村勞動力、佔中國GDP達六成、佔稅收逾五成。今年以來,「國進民退」甚囂塵上,引起民企恐慌,中央被迫高調澄清,甚至連國稅總局都開始推新措施扶持。儘管獲得中央高層出來護航,港大亞洲環球研究所所長陳志武卻坦言,對民企形勢不感樂觀。

陳志武早前出席港大論壇「貿易新格局與中國企業轉型」,以《如何理解當前經濟形勢》為題,從歷史角度作分析。 (何澤攝)
陳志武早前出席港大論壇「貿易新格局與中國企業轉型」,以《如何理解當前經濟形勢》為題,從歷史角度作分析。 (何澤攝)

撰文:李潤茵 本刊記者

近來,陳志武經常被問到這條問題:怎樣看中央撑民企?

事關身邊朋友總跟他說:「不同領導都出來喊話,堅定不移支持民企;前幾天,馬化騰參加那個座談會,感到很鼓舞,感覺到黨領導支持民企、理解他們的痛苦……。」

在香港大學與復旦大學合辦的IMBA二十周年論壇上,這位主講嘉賓跟在場近百位管理學院畢業生就提了一個建議:「長話短說,千萬不要太認真!」

中央狼來了

這位前耶魯學者善於借古鑑今,往往用歷史視野,宏觀分析眼前形勢,這次也不例外:「回想過去二十年,中央已經發話多少次撑民企了?最近那次是2015年12月,郭廣昌(復星集團董事長)消失幾天後,有傳聞說是協助調查,全國民營企業看在眼內,心想連郭廣昌都可以隨時被帶走。」

自從郭廣昌「失聯」後,恐慌情緒在民企蔓延,結果導致2015年底,民營投資整體增長直線下滑,取而代之是國企投資增長大幅上升。他提醒前事不忘,強調中央高調表態支持,近年屢見不鮮,他再舉例──2016年暑假,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劉鶴在浙江調研,事後同樣發表聲明「堅定不移支持民企」。

中央多番喊話表態支持,但恐慌情緒卻在民企持續蔓延。 (美聯社圖片)
中央多番喊話表態支持,但恐慌情緒卻在民企持續蔓延。 (美聯社圖片)

「從2016年至今,中央多番喊話表態,但這兩年發生什麼變化呢?對民營企業來說,變得更有利啊?還是每況愈下?答案相信不用我多說了!」

西諺有句說話「行動勝於空談(Actions speak louder than words)」,陳志武觀乎中央往績,認為若然基本體制不變,民企經營環境並不會因政府「口號」帶來重大改善,並語重心長道:「你們自己還是理性一點!」

民企靠不住

陳志武的悲觀源於,中央不信任民企並非朝夕之事。他說了個中南海領導層的真實故事:「2008年雷曼兄弟倒閉,消息很快傳到時任國家主席胡錦濤耳中,當時他們正在陝西農村調研,幾名領導人同坐車內,開始議論紛紛:對中國經濟影響會不會很大?我們應該怎樣應對呢?」陳志武說:「起初,他們想到靠民企來應對這次衝擊。」

然而,他話鋒一轉:「後來,他們意識到民企靠不住,因為民企都不聽政府話,認為他們是追求利潤最大化,怎會聽命中央呢?」其時,有位部長就「急中生智」提出「我們可以靠央企、國企來支持」。

如是者,2008年成為中央如何理解民企的分水嶺。陳志武指出,無論是改革派也好、保守派更加,領導們得出很強共識「幸虧九十年代末,沒有把窮老國企全給民營化,否則在關鍵時刻,我們靠誰來應付危機啊!」

他續述中南海領導層故事:「在場領導人都捏了一把汗,直呼幸虧我們還有國企。」自此之後,國企不許再進一步民營化。

故事在此結束,陳志武總結出兩大啟示:一、何以深化改革領導小組,多番強調國企只能做強做大,不能做小;二、中央對民企的不信任並非一兩天能夠消除,更甚是「民企都別隨意出來!」他補充:「當然,企業不大就沒問題;規模大牽連大,力量太強也威脅地位。」

忌功高蓋主

他解釋,馬雲退休消息一出,甚至連外國元首都致電中南海,「那是什麼意思呢?」陳志武以歷史角度分析指,中國從來未出現過公司力量那麼大,「不只在中國呼風喚雨,居然在國際都有影響力」。

內地網民喜歡稱馬雲為「馬爸爸」,其退休消息一出,吸引中外媒體關注。 (美聯社圖片)
內地網民喜歡稱馬雲為「馬爸爸」,其退休消息一出,吸引中外媒體關注。 (美聯社圖片)

陳志武解釋那是相對概念,「看看國企老總在中國社會多少影響力?但馬雲、馬化騰,人們聽到名字就激動!這就說明不行了」。

情況不容樂觀。現在,部分民企甚至在建立黨組織,陳志武指出,「民企屬於黨管制範圍外,那是根本的衡突」。

「從前教科書會寫『私有制是萬惡之源』,所以五十年代初,方方面面國有化,包括進行土地集體化,後來幾十年改革開放,證明私有制更好,為什麼還要保留那麼多國企呢?」

共有變黨有

他評價,昔日公有制建基於實現共同富裕,尚且具哲學基礎,但後來定位慢慢變質,「目前重新定義為『黨的執政基礎』。只要這個第一原則存在,國企的規模、在中國經濟中所佔份量、性質和管理方式等都不會從根本上作出改變」。而且,現在主旋律強調『黨是領導一切的』,他便憂心忡忡表示:「恐怕下一次甚至會變成『黨產』。」

早年,陳志武曾撰文批評國企破壞公平:「市場經濟的第一原則就是自由選擇,是規則對所有參與者平等。但是,因為國有企業的股東是國家,這就使國有企業在法律面前比民有企業更為優越。非國有企業、私人企業無法在法律和強制力面前與國企平等。一個國家如果採用國有制,長此以往,即使起初是法治,也會慢慢腐蝕蛻變。」

中美貿易戰,最傷是民企。 (美聯社圖片)
中美貿易戰,最傷是民企。 (美聯社圖片)

民企困境未解除,貿易戰更火上加油,陳志武早前向本刊表示:「2015年左右,中國民企出口順差是3500億到4000億美元,美國是主要的出口市場,國企貿易逆差大概是1500億美元左右,所以美國向中國商品加高關稅,最受打擊的是民企。」

——節錄自12月號《信報財經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