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中產厭倦「生存」 檳城重覓舊香港「生活」
2019年1月2日

除了錢,退休還需要考慮什麼?胡偉權說是「人」。在馬來西亞檳城生活一年,他非常開心,因為當地充滿人情味,鄰里之間守望相助,就像他小時候生活的香港,反觀現時大部分香港人每日只是為了生存,而非真正生活。

撰文:黃愛琴 本刊記者

移居馬來西亞檳城(Penang)1年,胡偉權(Oton)現在每次回來香港都覺得很「激氣」。一大早,他與朋友去茶餐廳吃早餐,侍應阿叔態度惡劣,座位窄似小童座。下午,記者與他在沙田新城市廣場某餐廳做訪問,六點左右,侍應小姐來趕客,說要轉晚市,必須重新取籌排隊。記者習以為常,Oton卻非常生氣,因為他在檳城發現「搵食大曬」、「效率第一」、「地產霸權」並非必然。

Oton今年59歲,百分百的MadeinHK,56歲退休前是外國目的地營銷(Destination marketing)公司的高級主管,有8年時間長駐上海,常飛澳洲、台灣和南韓公幹。世界那麼大,檳城原本不在他的退休「雷達」內,只因有位「亞洲通」朋友提起此處,他才攜同太太於2017年3月到當地旅遊兼考察。

他們一下飛機已經有驚喜。「在機場買SIM card,我們未開聲,對方已經跟我們講廣東話,還很流利。」原來檳城是馬來西亞內華人比例最高的州屬,2017年佔人口四成,日常語言是福建話,而普通話、廣東話、英語等也十分普及。

兩夫婦刻意選住民宿,每日與屋主聊天,2星期內住了5個不同區域,了解當地情況。他們又視察了茶室、大牌檔、街市、醫院等不同生活場所。結論是:「檳城整體環境超乎想像的好。」於是,他們毫無懸念申請10年期的MM2H退休簽證,2017年後期正式移居檳城。

點解你會對我咁好?

住了一年,Oton最強烈的感覺是,這裏像小時候生活的香港。在那個「獅子山下」的年代,香港人生活拮据,但是鄰里之間會守望相助,你借我鹽,我借你油。這種人文風景在香港已經消失,但是在檳城,卻仍然充滿濃厚人情味。

例子多不勝數:泛泛之交無條件替他們視察三間房子,還拍片分析利弊;鄰居熱心指點迷津,主動邀請他們到家中作客;超市購物、茶室飲茶,隨便搭訕都可以認識到朋友,friend搭friend又認識到更多人,參加更多活動;太極師傅每日免費教班,魚檔老闆不時送來名貴小吃⋯⋯。胡太經常感嘆:「呢度D人真係咁好嘅?!」Oton則覺得「好warm」和好感動。

起初,他們如一般香港人,不相信「無條件的愛」,常想:「點解你會對我咁好?一定有D嘢嘅!」

一年過去,他們發現當地人文倫理比香港強,容易建立信任。「香港人經常要OT,放工也要覆老細WhatsApp,夜晚好夜瞓,一早起身精神不好,在電梯見到鄰居都不想多講幾句。現在我們在電梯見到外國鄰居,一談就是20分鐘。」最近他們學懂了信任,把門匙交給鄰居,拜託他們幫忙到家中照顧花草。

做人不可無誠信!

另一個舊香港情景也在檳城重現:「大牌檔、補鞋、父子一同經營的檔攤⋯⋯。」Oton發現檳城有很多familybusiness,孩子讀完書會回來幫父母一把。年輕人積極參加華人傳統節慶,有較強的儒家信仰。做生意的人童叟無欺,買東西不用講價。

「有一次我們去街市買魚,選好一條,正打算付錢,老闆一看,說這條不行,把它掉進垃圾桶。我好奇問為何不行,他說因為魚肚內有條魚,不太好。我不信,他即場把魚劏開,果真如此。然後他坐下,拿出紙和筆,寫下兩個大字──誠信。那個moment我很感動!」

香港租金高昂,商戶競爭激烈。他說在檳城,每個人都能夠生存,「14港元就可以在夜市租一個攤檔,有些師奶會賣麵包,有人賣魚蛋」。商販之間不會惡性競爭,反而會追求共存。

「例如一條街有三間茶室,一個做上午,一個做下午,一個晚上才開,不會刻意『做低』你。又例如我們經常去光顧的一個叉燒檔,生意很好,但是下午四點就收工,那麼其他兩檔也能做到生意。如果香港是生存,檳城就是生活。」

香港愈來愈難住

Oton很早已經打算退休後離開香港,因為覺得在香港生活只會愈來愈貴。「你有否想過10年後仍要住在一個好細的單位?不夠地,又不能填海,內地每日有150人來香港,未來樓價、生活成本只會更高。

 ——節錄自1月號《信報財經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