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學研究」是否有價?
2019年1月20日

據知最早把金庸作品帶入學院討論的,是1988年香港中文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辦的「武俠小說國際研討會」,聽說是由鄺健行、陳永明兩位教授主張和策劃的,會上不少學者已把論金庸小說作主題。當時該校黃維樑教授也有邀約筆者出席,不過由於工作上分身不暇,只交了論文「論金著秉承傳統小說的香火」,探討金庸小說怎樣受唐代傳奇影響。此次沒有赴會,誠屬遺憾。

撰文:楊興安 香港小說學會主席

1997年杭州大學(今浙江大學)舉辦「金庸小說研討會」,是首個由大學舉辦金庸小說專題的研討會。1998年,美國科羅拉多大學舉辦「金庸小說與二十世紀中國文學」。屬國際性學術研討會。2000年11月,北京大學與香港作家聯會合辦「北京金庸小說國際研討會」。至此,金庸小說已被多次帶進學術殿堂,諸色學者作家,見解紛陳。

地方性舉辦大型金庸小說研討會也盛行起來。1998年4月雲南大理政府辦「金庸小說學術研討會」。1998年11月台灣漢學研究中心和《中國時報》、《聯合報》合辦「金庸小說國際學術研討會」,2003年金庸家鄉人士和嘉興市政府辦「浙江嘉興金庸小說國際研討會」。金庸小說的研討會已成風氣,且擴展至國際。研討會上洋洋灑灑論文四方八面飛來,在中國小說史上僅見,盛況空前。

上列研討會筆者大都有參與,期間認識不少作家,也讀過許多研討會上發表的論文。諸位與會者都從自己學養和觀察角度或談或評、或申引或考據金庸小說,各具姿采。不過,其中魚目珠貝相混,難免良莠之作互見。但優異出色論文實在不少,對充實當代文化資料及學術探討大有幫助。

金庸小說大醇小疵確有漏洞

無可諱言,金庸小說絕非十全十美,雖經作者長時間修訂,要找漏洞仍斑斑有跡可尋。有人曾指出一些漏洞。金庸小說中情節不合常理,及可議之處當然不止上述數點。更見到有作家最愛指出宋代黃蓉竟說出元代「山坡羊」元曲之不合邏輯。或說小說過於神奇,不合正統小說要求。其實此類見地絕非認識小說者之言。小說不是歷史,不是新聞,一定有創作虛假成分。小說可假借各式各樣事態充實內容,寫小說的金科玉律乃事假情真,相信此等非議者絕不知道。

金庸小說屬文學作品

在歷次研討會中,曾引起爭論的話題是「金庸小說究竟是否可以列入文學作品」。每次都有人各執己見,不分勝負,和氣收場。回歸後幾年,筆者心有不甘,徹底思考這個問題。結果找出道理支持自己的答案:金庸小說屬於文學作品,並撰十萬字寫成《金庸小說與文學》一書。

金庸小說乃文學作品的核心支柱其實很清楚,金庸小說的重點是寫人性,寫得徹底而深刻深入,是難得的文學作品。如果說小說中有不少神異情節,而應排除文學作品之列,則《西遊記》亦非文學作品了。

至於「金學」有沒有價值?有沒有研究價值?也是肯定的;但也要看研究者的着眼點和成績。一次研討會閒坐時中大教授吳宏一建議作家潘國森專心研究金著中的詩詞,便是一個極好的提議。老潘果然聽話埋頭研究,已見略有小成。金庸小說博大精深,有如萬花筒的變化多姿,有不少題材可藉此探索中華文化。例如可以探索道佛文化對中國社會的影響、徒弟與師門師父的關係和相處、中國人琴棋書畫和醫卜星相在生活上的價價等等。聽說,已有不少人把金庸小說中的題材,來寫博士論文了。

——節錄自1月號《信報財經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