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新招打「房腐」 貪官吃黃連
2019年5月9日

撰文:鄭雲風 本刊記者

自2012年開始,反腐打貪成為中國關鍵詞,官場風聲鶴唳。國家主席習近平明言,不反貪腐「必然亡黨亡國」,不單要「打老虎」,甚至連「蒼蠅一起打」。截至2017年,中紀委已審查超過200萬名黨員,多達100萬人「落馬」。

芸芸貪污中,「房腐」是其中一個重災區,由於官員手握出讓土地、開發房地產的權力,不少人以權謀私,賺取暴利,出現民間眾多所謂的房叔、房嬸、房爺⋯⋯中紀委曾經撰文指出,官員涉及房地產貪腐問題嚴重,形容兩者是「共生共榮」,在2013年巡查21個省後更發現,逾九成省份有房地產貪腐。

官員透過房地產收藏不法收入,他們「積屋防饑」的手法層出不窮,除了用遠低於市值的價錢購買房地產,再轉租或轉售獲利,部分官員更不費分文,直接收取行賄者轉贈的房屋。

權貴「積屋防饑」

「房腐」現象造就大量「大地主」,擁有上百間房地產的官員絕非單一例子〔表一〕。「中國有價值的房屋,掌握在權貴、有話語權的人手中,他們千方百計阻礙房地產稅出台。」青島大學經濟學院教授易憲容直斥,「政府官員幾乎沒有不貪污腐敗的」。他認為這個稅早該推出,協助房地產穩定發展,不致成為少數人謀利的工具。

過去徵收房地產稅只聞樓梯響,今年卻出現曙光。人大委員長栗戰書在今年召開的兩會上提及,將更快落實房產稅,制定立法調研及起草。普林斯頓大學當代中國研究中心負責人程曉農接受本刊電訪時這樣解讀:「這話不光是工作上需要,也是一種信號,讓各地官員做好準備。」

八十年代,程曉農曾經任職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所,為綜合研究室主任,曾經參與趙紫陽主持的經濟政策討論,亦曾是《當代中國研究》學術季刊的主編,經常就內地貪腐問題發表意見。

程曉農指出,此稅一直未推出的主要原因是,擁有多套房產的人,大部分是官員,「整個政府內部,由上至下,普遍對徵收房地產稅不滿」。據他分析,官員過去往往有兩種「說法」,避免此稅推出。

阻礙房產稅二招

一、異地購房難捉。早年中國並沒有實施全國房產登記資料庫,假如部分官員到其他城市置業,中央政府難以查核官員在外地買入多少物業,能藉此逃過房地產稅。不過,數年前中央已經着手準備房產登記。去年有內地傳媒指,政府已完成不動產登記全國聯網,正正可解決異地收稅的技術問題。

二、拖垮房地產。自2014年開始,內地樓市庫存明顯上升,特別是三四線城市,2015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便明確提出要「去庫存」。程曉農說,地方官員提出三四線房地產庫存過多,強推房地產稅會引致泡沫爆破,嚴重損害經濟,以此嚇阻中央。

「房產稅是一個政權自救的方法。」說到底,中央堅決徵新稅,還是「錢作怪」。「大陸有31個省市,只有5個有財政結餘,其他基本上是靠中央撥款維持。」程曉農指出,大部地方政府均如狼似虎地向中央拿錢,中央漸漸難以應付「財政黑洞」。

不過,當中央容許地方政府自行徵收房產稅後,地方官將陷入兩難局面。若然決定徵收,擁有大量房產的地方官將負擔沉重稅項;否則,地方官很難解釋為何有稅不收,要向中央伸手拿錢,「中央用收稅的方法,讓他們吃虧也不能說。因為決定權在地方官員的手中,你們不收房產稅沒問題,但中央撥的錢不夠,你們怎樣去發工資,維持政府運作,你們自己想辦法。」

程曉農認為,徵收房產稅是勢在必行,地方政府一開始或會用拖延戰術,與中央討價還價,但當地方財政日漸惡化,中央或會強迫地方徵收,「不再考慮是否適當,而是牽涉到一個政權能否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