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簡主義者:衣櫃四件衫、兩條褲
2019年6月5日

阿Bong和Fontane結婚剛滿一年,租住馬灣一個388呎的一房一廳單位。新婚磨合總是難免,他們的矛盾是:洗衫。

撰文:黃愛琴

Fontane說:「剛開始同住時,他經常催促我洗衫,我完全不明白。心想,難道他嫌我不夠勤力?」為此,她苦惱了一段時間。後來,阿Bong靦腆坦言:「其實呢,你不洗衫,我真的沒有衣服穿。」

Fast fashion穿五年

原來,他除了一套「飲衫」外,全副家當只有四件短袖衫、兩條褲(一長一短),再加一件風褸。他不無自豪地分享:「結婚前,我每天自己洗衫,我計得好準,衣服一曬乾就穿,不用摺衫,也沒有多餘衫褲在衣櫃。」由於衣服都很薄,打風落雨都不怕乾不及。

太太迫不及待分享一件趣事:「那時拍拖,我媽對他的第一個印象是,為什麼阿Bong每次都穿同一件衫?有次,她細細聲問我,阿Bong沒事吧?」

其實,他是有替換衣服的,但因為他所有上衣都是黑色短袖,只有V領、圓領、厚點、薄點的分別,旁人分不出來。

他解釋:「黑色最易襯衫,又不怕髒」。太太補充:「而且全都是同一個款式,就是UNIQLO那些。」

什麼情況下,他會買新衣?就是把那四件衫穿破時。她笑說:「之前他有件衫穿了四五年,兩日洗一次,洗到由黑色變成透視。」他打趣道,自己買fast fashion,替換卻並不「fast」,而是長著。

阿Bong的現職是食品公司的營運經理,Fontane則是表達藝術治療師,兩人月入合共五萬。他的節儉,與貧窮無關。

「我真的沒有購買欲,見到東西多就煩。」他說,這或許是因為家人很喜歡購物,家中堆積了很多東西,令他自小就覺得要把已有的東西用到極致。「家中很少煮飯,但是廚具卻很多,最高峰時,我要扔掉一些用過的,那些未開箱的,就拿去捐。」

「美麗」VS「實際」

Fontane也喜歡簡約,但是她自小對美充滿追求。她說:「坦白講,我不是一個很實際的人。職業關係,我需要一些美麗的東西放在我旁邊,幫助我思考。」對於老公的「極致簡約」,有時她會覺得沒趣。

例如,阿Bong喜歡跑馬拉松,比賽中派發的跑衫就成為了他的睡衣。「我落街望見那些阿叔穿着馬拉松衫,心想我老公就是這個樣子的。」她無奈道。阿Bong卻不以為然:「那些衫很好着,很吸汗。」

又例如,當她費盡心思為他炮製一份生日禮物,他卻不會特別高興。「現在我漸漸放棄買禮物給他。其實我很清楚他需要什麼,就是鞋穿破就買對新的,袋子用爛了就買個新的,不用特別去想他額外需要什麼。」

他們一個追求「實際」,一個追求「美麗」,婚姻就是不斷在兩者之間尋求平衡。

如今,阿Bong的衣櫃多了幾件衫,衣服的顏色也有了變化。訪問當天,他穿一件橫間白色短袖上衣。「他說我無印化了他。」太太說,「其實我不是要他穿得好繽紛,但不用通通都是黑色,對得多會悶。」

而當她想買一件精緻物品時,老公就會大潑冷水。「他會問我買來做什麼?放在哪裏?叫我冷靜一下先,然後我就沒了購買的熱情。」

不過,太太生日時,阿Bong「屈服」了,送了她一盞不太實用的月球燈。「這盞燈不亮,但是有一種溫暖的感覺。」太太說。他卻坦率道:「其實我無特別感覺,但是買回來,大家開心,我都ok。」

跟風斷捨離製造浪費

談到「斷捨離」,阿Bong認為沒有input,哪有output?「我覺得無嘢就不用收納,我的衣服不用放入衣櫃。」

Fontane說:「有些人為了趕上斷捨離的潮流,捨棄了很多有用的東西。丟了,才發現有需要,再買,就好無謂。香港人無時間,直接丟棄最省時間,最快脫離責任,成本也最低。」

他們批評,斷捨離可能會製造大量浪費,又有人從中找到商機,刺激更多消費。「手機壞了,你拿到Apple Store,他們不替你修理,而是要你trade部新機。」

——節錄自六月份《信報財經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