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史專家解構中美冷戰
2019年6月27日

美國收緊對中國留學生的規管,陳方正認為對兩國來說都是損失。 (鄭雲風攝)
美國收緊對中國留學生的規管,陳方正認為對兩國來說都是損失。 (鄭雲風攝)

撰文:李潤茵 本刊記者

高科技乃相對概念,不同時代有不同技術。「戰國時代,越王勾踐的寶劍很厲害,能夠煉出鋒利的劍就是高科技;歐洲同樣,例如羅馬軍團的方陣(phalanx),所以古代都有高科技競賽。」中文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名譽高級研究員陳方正說:「但現代高科技有壟斷性,幾乎涵蓋所有領域,包括控制經濟,科技佔國際競賽比例更大!」

非白人的大國競爭對手

七十年代「美蘇冷戰」集中軍備競賽,目前中美已經是「全方位競賽」。陳方正另一個身份是物理學博士,十年前出版著作《繼承與叛逆》,為現代科學梳理發展脈絡,他熟悉不同地域的文明起伏,引用古諺「天下大勢,久合必分,久分必合」說明「政治是循環」,指出世界已進入「新冷戰」。

兩國領導層甚至已將中美衝突提升至已故哈佛學者亨廷頓(Samuel P. Huntington)提出的「文明衝突」層次。美國國務院政策規劃主任兼哈佛大學歷史學者斯金納(Kiron Skinner)率先指出,兩國競爭不限於經濟利益,更存在於不同的文明和意識形態,此乃美國歷史上首次出現「非白人的大國競爭對手」;此番言論一出,即換來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高調地不點名反駁。

民主非富強先決條件

但哪部分文明起衝突呢?陳方正說:「西方指責華為偷取技術,但沒否認華為質量好。」表面上兩國正在打「科技戰」,但西方最感到受威脅的地方,他認為還是政治,因為中國證明「高度中央集權、不談民主的國家都可以很有錢、同樣發展高科技」,意味着「這世界可以不用走西方民主化道路都可富強」。

「直至20世紀末,西方的自由民主乃富強的先決條件,多少還可以成立;然而,現在中國的崛起,證明『自由民主體制』(liberal democratic order)雖好,但並非必須。」比較整體科技水平,中國肯定落後,但美國仍然很害怕,原因是「中國已汲取蘇聯教訓」。

「一帶一路」真正風險

「中國模式」反映西方政治模式並非完美,但跟冷戰思維不同,「中國從沒宣之於口」。當年無產階級聯合起來,要將共產主義擴散全世界;現在「一帶一路」雖然展示了「中國模式」,但表面光明正大的理由是幫助沿線國家發展,「西方國家都承認基建重要」,而且中國基建水平確實遠超不少國家,「西方不是沒有錢去搞基建,現在人們開始質疑民主反而拖慢發展速度」。

在部分高科技領域,中國通過「國家資本主義」取得領先,超級電腦是例子,2001年還沒有相關系統,近年政府大力投資,目前水平已超過所有其他國家。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教授錢德沛曾經解釋,這是因為私人公司投資講求回報,但政府則沒此顧慮。這種模式與能夠成為奧運金牌大國一樣,部分人都歸功於中國奉行的「舉國體制」。

所以西方憂慮「一帶一路」:「既害怕那些國家破產,將港口賣給中國;同時更害怕在中國協助下成功帶旺經濟,屆時儘管那些國家沒實行『中國模式』,也會傾向中國。」馬來西亞總理馬哈蒂爾已經明言,在經濟上會選邊站在中國一方,日前不但力挺說會「盡量使用華為」,更公開斥責美國打壓。

共產黨已經進化

昔日,蘇聯閉關鎖國,搞軍備競賽,備受西方陣營圍堵,也是其沒落原因;諷刺的是,今天美國反而要開歷史倒車。反觀中國,陳方正剖析中共已非一味高壓,而是汲取蘇聯教訓後學懂「改革開放」:「中國歡迎外國人進來、鼓勵自己人出國,儘管當中與『跟黨走』存在矛盾,難以保證人民思想一致,但最少可緩解內部壓力,人民不喜歡就自己移民、不開心就出國旅遊,反正現在有錢。」

有別於毛澤東時代的搞革命,即要按其意志辦事,否則被打到死去活來;現在中國有客觀標準──即追求經濟發展,有規律可循。目前中國部分發達地區,人均GDP水平已經接近甚至超越香港,「中國有龐大內需,美國無法壓停其經濟發展」。

他特別提到:「在當年,蘇聯人口接近3億,只比美國稍多;今天中國人口十分龐大,比整個西方陣營,即歐洲、日本及美國的總和還要多。若然一個國家不發展,人多可能是負累,但中國已經發展到相當程度,人口就是有利因素。」而且,中國人非常重視教育,他認為這對歐美國家可說是勢不可擋。

歐美難抵擋中國「學霸」

「西方人強調『個人主義』和享樂。對絕大部分人來說,自由就是享受人生。英美現在很麻煩,因為他們必須苦勸民眾,完成高中後,再上大學;中國人不用勸,自己一窩蜂讀大學,然後再讀研究院、做博士後。雖然有些盲目,但這股衝勁西方很難抵擋!今後20年,中國人仍會拚命投資教育。」

中國傳統文化講究實用,現代科技輸在起跑線,但同時科學可將勤補拙,「日本人於明治維新才學習西方科學,到二戰前夕已接近世界一流水平;中國到1910年代方才出現首批到歐美留學、然後回國工作的理科博士,楊振寧父親楊武之1920年代末才回國,距今也不超過100年,所以一旦想法轉變,可以追得很快」,惟他補充科學發明,離不開自由氛圍,那是美國學府優勢所在,目前中國無法提供如此土壤。

——節錄自七月份《信報財經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