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戰變人才戰 香港有角色機遇
2019年7月26日

中美衝突從「貿易戰」演變為「科技戰」,甚或會引發「金融戰」,而在這些炮火連天之下,還有一個相對受忽略,卻更加影響深遠的戰場,就是「人才戰」。

撰文:高天佑 《信報》專欄作家

「人才戰」有兩個層面,第一個是對中國來說,面對美國的打壓封殺和減少交流,如何吸引和滙聚世界各地更多人才,支持今後發展。第二個層面在於,以往每年有逾30萬中國頂尖人才赴美,他們若被美國拒諸門外,勢將備受各方覬覦,香港也應該想辦法爭奪這些人才。

6月初在俄羅斯聖彼得堡國際經濟論壇上,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指出:「中美之間已經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每年有400多萬人來往兩國之間,在這種情況下,很難設想中美會全部割裂開。」習近平所講的「400多萬人(次)」,包括每年數以十萬計赴美留學和工作的中國人。

據美國駐中國大使館發言人在今年6月初透露,單計去年(2018年)就有逾35萬中國學生和學者前赴美國。至於在美居留的中國大陸出生人士總數,則超過210萬人,為當地繼墨西哥和印度之後第三大外國人群體。

實際上,中國人赴美留學歷史悠久,自從二十世紀初庚子賠款留美學生(包括胡適、趙元任、錢學森等)以來,美國便成為中國最頂尖人才的嚮往之地,直至現在仍流傳着「一流人才赴美留學,二流人才清華北大,三流人才南下香港」的講法。

然而,隨着「貿易戰」擴展為「科技戰」,美國特朗普政府不但制裁中興、華為等中國企業,亦開始進一步收緊向中國學生和專才發放簽證,甚至有正在美國大學執教的中國學者,在無先兆下突然被解僱及取消簽證,被迫立刻返國。美國政府這樣做背後的原因之一,是懷疑有些在美國高級院校和科技企業任職的中國人,暗地裏扮演「間諜」角色,千方百計竊取美國的專利和技術,故此「寧可殺錯不容放過」。再加上近日Tesla、蘋果、通用電氣等企業相繼發生華人工程師涉嫌洩漏商業機密事件,現在美國整個科技與科研業界對華人中高層員工(香港和台灣人也受到牽連)的招聘基本上陷入半停頓狀態。

美掩上吸納中國人才的大門

不論「貿易戰」、「科技戰」抑或「金融戰」,背後都關乎人才比併,而「人才戰」除在於把本地子弟培育成才,同樣重要是吸引、滙聚和善用外來人才。面對美國作勢掩上吸納中國人才的大門,中國一方面要鼓勵人才繼續外闖,包括前赴歐洲、日韓、新加坡等先進國家學藝和交流,以至於去到中東、西亞、南美和非洲等新興國家見識與磨練。另方面,中國也必須加大引進外來人才,包括提供足夠誘因、充分自由,以及良好的學術和專業環境;特別是在無法參與美國的最高水準國際交流平台之後,中國更有必要繼續積極融入國際,方可避免落伍孤立和閉門造車,而最理想是營造聚寶盆效應,讓世界各地的人才、知識和創新都「為我所用」。

「人才戰」第二個層面,關乎中國以往每年有逾30萬頂尖人才赴美,他們作為學生大多交得起可觀學費,同時學業成績優異,作為專才則具有高水平甚至罕見的專業能力。他們今後若不再受到美國歡迎,而需要另尋出路,則勢必會被很多其他國家視為「寶藏」。因此可以預期,針對中國頂尖人才的爭奪戰,很可能快將上演,參戰者包括歐洲諸國、日本、南韓、新加坡以至中東國家。

據國際教育諮詢機構EIC Education統計,自去年以來,中國學生關於英國、德國、法國、加拿大、澳洲、香港、日本和南韓的留學查詢明顯增加;而深受脫歐(Brexit)困擾的英國,料將成為「最大贏家」,今年(2019年)的中國留英學生人數預計會突破12萬人。

香港享有更多學術自由

針對兩個層面的「人才戰」,香港其實都應該參與。一方面,香港仍比深圳、上海等內地城市享有更多的資訊自由、學術自由和法治優勢,有助於中國在美國封殺之下繼續推進國際人才、學術和科研的交流與合作。舉例說,中國學者若不能再前赴美國從事研究或者推進應用,留在國內又缺乏適合的學術環境(單是使用Google查詢國際論文已成問題,特別是內地今年以來嚴厲取締VPN等「翻牆」渠道),亦不利於接軌國際,那麼他們南下香港的科學園或者各家大學,正是一條可行出路,同時亦有助他們跟內地產業界保持密切聯繫。

另方面,「報効國家」之餘,從香港自身利益出發,若能吸納這批內地頂尖人才的一部分,特別是當中cream of the cream,無疑亦將大大有助於本港在經濟、學術、科研和科技產業領域的發展。

或曰,近年中港矛盾加劇,同時本港樓價屢創新高,若還加大引進內地人才,會否更令本港居民反感?這當然有可能,但並非沒有化解辦法。舉例說,根據香港入境處最新年報,每年約有8.1萬個內地人士來港讀書、工作或定居。其中,單程證名額上限為每日150個,這項機制原意是讓港人內地親屬可以來港定居團聚;不過自從1982年開始發出單程證以來,大部分欲申請來港的合資格內地親屬已經如願,所以近年的名額都用不完,例如2017和2018年平均每日只有129和116人持單程證來港,同時申請人的平均輪候時間已降至3年。

將單程證一半名額分給人才

因此,在貿易戰、科技戰和金融戰國難當前,港府大可跟中央政府商討,研究把每日單程證名額減半至75個,空出來的75個名額專門用來引進內地頂尖人才。內地頂尖人才若「賞面」移居來港,確實很可能在經濟、科研、文化、稅收等方面創造更高價值,所以此舉料將受到香港本地居民歡迎。

——節錄自七月份《信報財經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