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香港亂未止 「一國兩制」淪「一國一制」?
2019年9月27日

撰文:韓非  時事評論員

自回歸以來,北京與民主派人士溝通,往往都是進一步、退三步;這既是因為民主派與北京接觸,往往瞻前顧後,惟恐被指背叛民主,但同時也是北京政策所致。

民主派對於跟北京溝通,誠惶誠恐,很大程度上是社會民情使然;而民情的轉變,則端賴北京的對港政策與社會氣氛。回歸以來、過去22年經驗可見,當中央對香港愈控制得緊,反彈愈大,對中央的任何舉動猜忌也愈多。相反,若社會氣氛緩和,民主派議員並不介意讓選民看到與北京加強溝通。畢竟,在一國之下,若平心靜氣地想,特區議員與中央政府溝通是正常不過之事,讓香港不同聲音更可以直接向北京傳達。

至於北京,也嘗試統戰泛民。2016年,時任港澳辦主任王光亞曾經形容民主派是建制一部分,意思是只要他們擁護《基本法》與「一國兩制」,即使是批評中央政府也是可以溝通。最後,糾纏了多年的回鄉證問題也可以放下,民主派核心以至支聯會人士可以取得應有的回鄉權利。可惜,興許是信任不足,又或是北京治港班子各有山頭與不同看法,中央與民主派的溝通之路反反覆覆,再加上特區政府推出《逃犯條例》修訂風波(下稱反修例),原本脆弱的香港與內地關係進一步疏離以至互不信任。

今年十一國慶的焦點,早已並非如何慶祝而是如何避免社會爆發示威衝擊,「國慶」變「㷫」,令北京以至特區尷尬。如此氛圍,期望雙方可以放下心魔、香港人心回歸,只怕更是遙不可及的奢望。

接近4個月的反修例風暴,令人不安的,除了社會嚴重撕裂,還有就是北京毫不遮掩地把關注港事之手,愈伸愈長。

根據《基本法》,在「一國」之下,中央確有權處理香港事務。鄧小平在1987年會見《基本法》起草委員會委員時也強調,「切不要以為香港的事情全由香港人來管,中央一點都不管,就萬事大吉」。

可是,當年鄧小平提出「一國兩制」的「初心」,卻絕不是什麼也要管,而是當香港發生了危害國家根本利益時才要插手,至於日常香港的具體事務則不會干預,「也不需要干預」。至於如何分辨哪些需要管、哪些不用管?便得靠中央主事官員如何拿捏。

過去一百多天,香港人見到的是內地官方媒體更積極地對香港事務批評,如中央電視台、《人民日報》等多個內地官媒炮轟港鐵派「專列護送」示威者,質疑港鐵縱容暴力行為。中國民航局還向國泰航空發出「重大航空安全風險警示」,要求有「過激行為」機組人員停飛內地,因為參與示威而被控暴動罪的機師,以至在個人社交媒體帳戶上發表支持示威言論的空中服務員,都被解僱。而根據《路透》報道,中央還呼籲大型國有企業加大在港投資力量,以便加強對金融中心企業的控制。

過往「西環」或中央縱使介入香港事務,還是盡量猶抱琵琶半遮面,寧讓人知也不會讓人看見。但今天「不讓人見」的包袱已漸漸卸下,中央正式且積極地介入香港事務,難怪有建制派中人說:大家經此一役已毋須再偽裝了,香港正式邁向「一國一制」。

——節錄自2019年10月份《信報財經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