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夏天 中國失去了幾代香港人
2019年11月1日

撰文:韓飛 時事評論員

某夜,在銅鑼灣街頭走過,看到一群穿着校服的青澀少年,拿着樂器在演奏《願榮光歸香港》。演奏完畢,觀眾拍掌,學生們微微鞠躬,滿足之情躍於臉上,彷彿多年來求學求分數苦苦練習樂器,終可奏出意義來。

反修例風暴持續四個多月,原本政府還以為風暴會隨着9月學校開學減退,結果卻事與願違,中學生參與以至被捕人數有增無減,令香港教育再次捲入政治風眼。

2012年的反國教運動、2014年的佔領運動以至今次的反修例風暴,大學生和中學生都站得前,中央認定香港教育出了問題,尤其是教師大多數都是教協的會員,建制派「複製」的教聯多年來又未能起到政治作用。再加上近年推行的「通識課」被視為誤人子弟,可以預料香港教育將會被北京重點整治。

當然,在這四個多月的示威浪潮中,示威者的行為並非全然合理,尤其因為不同政見而採取的「私了」、「裝修」行為,只是發洩情緒多於一切。可是,在這些激進的示威者外,還有不少是只會手牽手、上街叫叫口號又或者吹奏音樂的「和理非」。當百萬人、二百萬人上街政府無動於中,7.21白衣人襲擊市民、執勤警員高呼示威者為「蟑螂」、一邊說「溝通」一邊又引用《緊急法》,把爭取自由說成搞港獨,香港年輕一代只會對特區政府以至北京一而再地感到失望絕望。

可惜,教育問題猶如「外國勢力」一樣,永遠都是建制以至內地解剖香港問題好使好用的藉口,百用不厭。然而,香港教育制度以至教師縱使「唆擺」學生們抗拒中國,也絕非今天亂局主因;在資訊自由的網絡世代,影響至深的是朋輩以至網絡消息;連傳統左派中學也有示威,便知道年輕一群不是那麼輕易被老師影響了。

可以預見,倘若北京對香港教育採取強硬手段,恐怕只會是再一次斷錯症、用錯藥,令香港莘莘學子對北京愈加反感與反抗。其實,經歷了2019年這個夏天,中國已進一步失去了香港幾代人的心。

更可悲的是,中國同時也失去了世界。近年,國際間對於中國的戒備之心愈來愈大,有曾經到過美國與當地國會議員聯繫的民主派人士說,對付中國是他們民主共和兩黨難得的共識;在澳洲,社會上也愈來愈多聲音關注中國在當地的影響力;稍稍跟中國有點聯繫的也被質疑「出賣」澳洲利益;就像首名華裔女眾議員、生於香港的廖嬋娥早前便捲入與中國有關的負面新聞,讓她淚灑議會。

過去這四個多月來,香港的示威縱使變得愈來愈暴烈,中央至特區政府對民意完全漠視,再加上世界上不同角落的中國人粗暴地要把他們的「愛國觀」強加於香港,以為有錢、有龐大市場便容許他們橫行無阻,這一切讓國際社會看在眼裏,只會令他們對香港人的境況愈加同情,同時對中國的負面印象愈加強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