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客:改革開放是假象
2019年12月10日

馮客指出,獨裁沒有中西模式之分,只有程度不同之別。  (黃潤根攝)
馮客指出,獨裁沒有中西模式之分,只有程度不同之別。  (黃潤根攝)

近年中國不再談民主、自由等普世價值,全面收緊社會控制,被指是開鄧小平「改革開放」的倒車。香港大學歷史系教授馮客(Frank Dikötter)最近出版著作How To Be A Dictator(如何成為獨裁者),在憂慮中國愈趨集權的同時,強調「中國從來沒有真正開放」,毛、鄧、江、胡、習的獨裁其實是一脈相承。

撰文:李潤茵

「同志們好!」在天安門城樓上,國家主席習近平發表八百字講話,引發八次掌聲回盪。抬頭望天,七條彩煙劃破長空;居高臨下,萬民揮動五星紅旗,簇擁領導人巨幅畫像。建政七十年,閱兵規模史無前例;此前「習思想」已寫入黨章,作為第五代領導人,在黨內的歷史地位直逼毛澤東。

開國領袖毛澤東曾言「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我們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後來發動被稱為「十年浩劫」的文化大革命,對內以「階級鬥爭為綱」,印製《毛語錄》供全民拜讀,對外則對抗「蘇修美帝」。港大歷史學者馮客指出,獨裁者到最後只需要人民忠於自己,而非忠於意識形態,「若然人民認真讀起馬克思,那就真的危險了!」他認為,忠誠(loyalty)從來是共產黨最大考慮,今天亦如是。

馮客被稱為「毛時代達人」,近年連出三部中國專著,重寫1946至1976年這三十年的歷史,合稱為「人民三部曲」,聚焦記錄在「赤色中國」生活的平民;今年,這位當代中國史家將目光轉到獨裁者身上,最新著作How To Be A Dictator(如何成為獨裁者)顧名思義,收錄包括毛澤東在內,二十世紀的八位獨裁者如何在暴力與恐懼外,透過個人崇拜(the cult of personality)來維繫權力──雖則是歷史著作,內容仍然是現在進行式:每年十一國慶,巡遊及個人肖像,便與時光倒流無異。

四十年的「成果」

今年中共建政七十周年,馮客就評價這個國度「強迫人失憶」,不鼓勵人民面對自己歷史。毛時代黃土地染紅,卻從沒紀念碑、博物館記下那些被消滅、被處決的名字,政權試圖抹掉歷史;後來鄧小平掌權提出「改革開放」,在馮客眼中也是「假象」(illusion)──這位歷史學者反問「究竟中國哪兒開放了呢?」,他嘗試用數字分析:

1919年,清帝國消失八年後,中華民國有35萬名外國人定居,佔比低於0.1%;百年後,今天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外籍人口約為60萬,佔比依舊徘徊0.1%,但世上最後一個「鐵幕國家」北韓,外國人佔比都兩倍於中國,達0.2%,被外界視為「排外」的民主國家日本,甚至十六倍於中國,達1.6%。「在中國,即使身處省會,尋找外國人面孔依然相當困難;在泰國,即使是小村落,通常一分鐘內都已經見到。」

馮客總結過去四十年所謂「開放」,中國人獲得基本經濟自由後,「限制」實際無處不在:外國居民數量有限、進口貨品數量有限、外滙資金受管制,外國思想、資訊遭封殺,「你試試帶部iPhone過境,有多少程式還能使用?Google、Facebook及BBC都開不到吧!」他續道:「改革開放?謝謝,再見!只是政治宣傳。」

他笑稱,相較1959年,現今中國絕對比毛時代「開放」,但將比較推到1949年前,民國時期本來便很開放,世界各國的商品和思想交流頻繁,那麼共產黨領導層所謂「解放人民」,究竟是從什麼解放出來?後來,鄧小平被主流視為改革開放推手,馮再次提出不同意見,指出文革後期,群眾已經摒棄人民公社,偷偷在黑市交易,民間出現地下經濟,鄧不過順水推舟。

分權 vs 集權

許多中國觀察認為,鄧小平時代的中國比較開放、寬鬆,馮客批評那是「奇怪的誤解(a bizarre misconception)」,反問「你什麼時候聽過中國領導人說分權?」在新著作中,他便強調,綜觀古今中外,政治體制離不開兩種──分權(separation of powers)和集權(concentration of power),「沒有所謂『中國模式』,中國從來都是典型的『一黨專政』,鄧小平很明確排除了自由選舉的可能性」。

毛澤東逝世後,鄧小平、江澤民、胡錦濤及習近平,四代領導人都從未表示過要「三權分立」(行政、立法、司法),相反要求「三權合作」卻言猶在耳。馮客指出,歷史不斷演進,蘇聯時期,赫魯曉夫(Khrushchev)比起斯大林寬鬆,勃列日涅夫(Brezhnev)比起赫魯曉夫更寬鬆,「但從來沒有人認為蘇聯『開放』」。

中國共產黨建政七十年,第五代領導人習近平復辟「終身制」。 (路透圖片)
中國共產黨建政七十年,第五代領導人習近平復辟「終身制」。 (路透圖片)

背後癥結還是在於,權力有沒有下放。無論是昔日蘇聯,抑或今日中國,政權無法容納公民社會,並不擁抱言論自由,遑論建立司法獨立了。「赫魯曉夫時期,尚且出現『去斯大林化』,公開譴責個人崇拜,中國甚至從未經歷『去毛化』」,他形容,毛澤東畫像依然高掛天安門,《人民日報》報頭沿用毛題字,人民幣都印上毛主席……

「雖然鄧小平結束毛時代後,八十年代確實反思文革,毛澤東從『神』變回人,知識分子言論具批判性,但這種思想解放很短暫,不久已發起『清除精神污染運動』。」當時,傷痕文學作家白樺寫下劇本《苦戀》,其中一句「您愛這國家,可是國家愛您嗎」,再次觸發黨內路線爭議,後來鄧小平發聲定調,指《苦戀》違反四項基本原則。

中國言論開放曇花一現,文章終究逃不掉「送審」命運,而黨內開明派代表人物胡耀邦,亦在1987年下台;兩年後,中國就爆發了六四事件,馮客叩問:「在1979年及1989年,鄧小平向民主社會作了什麼決定呢?」時至今天,「黨領導一切」維持不變,他屈指一數:「土地屬於國家、銀行屬於國家、工業屬於國家,企業直接或間接,都是受國家操控。」習近平治下的中國,黨國體制更達到頂峰,對社會的控制全面收緊。

護旗手真愛國?

馮客分析:「如果明天開放選舉,共產黨有把握贏的話,相信他們不介意開放。」但他大膽推測,政權心知肚明,人民未必站在自己一方──儘管近來官媒發起「護旗手」行動,號召網民在微博表態,表面成功「洗板」,達逾17億閱讀量,但鍵盤「愛國」未必等同真實選票。

二十世紀,獨裁者會製造萬民愛戴的幻象,實際強迫全人類講大話,「如同今天,99%北韓人都宣稱支持金正恩!」當中幾分真、幾分假?馮客坦言無從稽考,但人民若無法表現出忠誠、愛國,結果只會換來清算,這就是獨裁者的伎倆。「中國政府要監視人民並不困難,為了確保留學生的忠誠度,找國內的父母喝茶就是了!」

近年,中國進一步透過高科技維穩,馮客倒是大潑冷水。「歷史上,獨裁者都是高科技先鋒,墨索里尼是最早使用收音機的,後來希特拉更瘋狂,命令工廠大量製造收音機以降低售價,家家戶戶都買得起,籍此宣揚納粹思想。」他接着說:「不過,技術本身是中立,獨裁者用得,民眾都用得。」

文革期間,中國都有農村『大喇叭』,整天進行洗腦式政治宣傳,結果呢?馮客綜合檔案,指出地下電台亦應運以生。「受過教育那群人,尤其是學生,他們懂得廣播技術,自製收音機組織『地下戰線』,後來調查發現,當時甚至連偏遠地區的工人,原來都會秘密收聽地下廣播,而且為數不少。」他笑稱,這與今天網絡「翻牆」,其實大同小異。

黔驢技窮

說穿了,集權的道路愈走愈窄,原因是民主浪潮難以逆轉。二十世紀,獨裁者再不喜歡民主,亦斷不會說自己「君權神授」,還得要假扮獲民意授權,作為大多數人的代表;來到二十一世紀,公民意識繼續發酵,平權運動此起彼落,民主、自由與人權成為普世價值,「獨裁者的選項,其實愈來愈有限,只剩下鎮壓、鎮壓,還是鎮壓」。

未來中國會走向何方?馮客提出兩個情境:一、稱霸世界成為超級大國;二、建國以來已經有人預言會崩潰。他認為,比較大機會是在兩者間落墨。「中國既沒有崩潰,也沒有征服全球,而是面對過去高速增長所帶來的種種問題,例如大量『鬼城』、投資錯配。未來10至15年,實體經濟將要承受早年經濟數字的『水份』。」這位歷史學者說:「中國要適應低增長,而這比想像中具挑戰。」

——節錄自十二月份《信報財經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