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者常犯的七大錯誤
2019年12月27日

大部分人喜歡研究成功,查理芒格(Charlie Munger)卻喜歡研究失敗。他說只要知道自己死在哪裏,然後不去那裏就可以了(即避開錯誤,自會慢慢步向成功)。投資如何能賺錢?不犯錯,賺錢機會自然大增。那麼,投資者常犯錯誤是什麼?

撰文:郝承林 專欄作者

一、估值迷思:港股便宜而美股貴,所以港股值得買而美股會下跌。質素較好的,更貴不是很合理嗎?即使美股真的較港股貴又怎樣?買股票就是買企業的一部分。你買的是企業,經濟或行業整體和你又有什麼關係呢?

不要說中美相比,企業和行業比也無意義。行業平均市盈率是15倍,你買的企業是10倍,所以便應上升五成?行業領頭羊往往有估值溢價,自比優秀者其實是自作多情。

即使企業本身,過去五年平均市盈率是15倍,現在是10倍,也不一定是平。說不定企業正從高增長走向低增長呢?什麼地域、行業、歷史比較全都不重要。

二、過去的必會重來:股份過去幾天上升,所以未來還會繼續升。因為上升,所以值得買?這根本是開玩笑。即使你對圖表左邊有萬般想法,也永遠參透不了圖表右邊三分。投資者必須緊記,市場是為你服務,而不是給予你指導。你要知道自己在幹什麼。如果沒了主見,聽從華爾街的,你就完蛋了。

買股份前想一想,是不是還有成長可能,有多大成長空間,威脅會來自什麼地方等,而不用去想它現在或過去股價。便似馬克吐溫押韻說的:「歷史不會重複,而只會押韻而已。」(History doesn't repeat itself, but it rhymes.)

三、便宜等於值得買︰寶馬總是貴過日本車,但為何仍是需求殷切?因質素較佳也。畢非德也曾喜歡煙屁股股份,買上手趕緊吸最後一口。但他慢慢發覺這遊戲沒有意思,因為要不斷找新的投資對象。他說是芒格讓他從猴子進化成人。

合理價格買優質企業

學會用合理價格買優質企業,而不是用便宜價格買普通企業。投資講求安全邊際(Margin of safety),優秀企業價值不斷上升,股價慢慢就會跟隨。投資千萬不要貪平。追求卓越,成功自會隨之而至。

四、宏觀數字重要:宏觀數字看似有關係,其實是沒關係。美股經歷過大蕭條、二戰、石油危機、滯脹、千禧互聯網泡沫、911、金融海嘯,還不是不斷創出新高。宏觀經濟數據和股市有多大關係?

投資做的研究越多,要做的決定便越少,但研究只用專注股份本身。畢非德說他知道的東西少的可憐,但不要緊,因為他懂得躲在能力圈(Circle of Competence)內揮棒。宏觀數字可以看,但不要花時間研究。你要做的是通過不斷閱讀來建立自己的能力圈。畢非德和芒格不是因為成功預測了宏觀經濟而獲得今天的成就的。

五、把投機當投資:在澳門開賭是投資,在澳門賭錢則是投機。娛樂賭點小錢無不妥,賭身家就不對了,但在股場上賭身家的人實在太多了。投資和投機是很不同的遊戲,但看起來卻又那麼相像。

投機是just for fun,投資是for money。投機你可以在郵輪上容易用二百贏二千,但你會拿幾百萬這樣賭嗎?如果不會,也不要在股市上這樣。投資是嚴肅行為。沒有人能保證每項投資都賺錢(畢非德也不能),但如每個決定都能以價值投資為依歸,不犯低級錯誤,長遠賺錢機會還是十分高的。

六、什麼都可以買:不是每種資產的回報都一樣?也不是每類股票的回報都一樣。Wharton商學院有位教授,統計了1801年至2014年各類資產的回報表現。現在眾人看好的黃金,扣除通脹後,200年間只上升了三倍。國庫債券好一點,短債升值了近300倍,長債大概升了1600倍。看似很多嗎?但和股票相比,根本不值一提。同期股票上升了近103萬倍。

但股票升了這麼多,隨便買也能賺大錢嗎?不是這樣的,有些行業注定沒有投資價值。便如畢非德說的,航空業有史以來的總回報是負數。你很難通過買航空股來賺錢。生意模式決定有些行業容易賺錢,有些則容易虧錢。

七、等候低價買入:悲觀主義者總期待股市大跌,但即使股市大跌,他們還是不會入市,所以也永遠無法在股市賺錢。且等候不是沒有成本的,等待的成本就是時間的流去。投資最貴的不是本金,而是時間。

通脹和貨幣貶值會蠶食現金的實際價值。投資最小機會成本是無風險利率(一般是指美國十年期國債回報率)和通脹。如資金的回報率趕不上國債回報和通脹率的話,實際上是在虧錢。過去200年美元的購買力喪失了多少,是95%。現在的一美元只能買到當年五美仙買到的東西。投資是抵抗通脹的最好辦法,沒有之一。

——節錄自十二月份《信報財經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