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選藍綠誰跑出 北京不在乎
2020年1月6日

2020年1月台灣大選,已經進入最後一個月衝刺階段。2019年12月11日,大陸國台辦舉辦「對台26條措施」記者會,針對記者提問「民進黨稱,大陸此時出台26條措施,有企圖干涉台灣選舉的嫌疑」,國台辦發言人朱鳳蓮重申「大陸從來不介入台灣選舉」,如此斬釘截鐵的回答,讓人感到耐人尋味。

撰文:郭正亮 美國耶魯大學政治學博士

弔詭的是,北京在距離台灣大選只剩下兩個月之際,推出「26條惠台措施」,不但被綠營視為「赤裸裸介入台灣選舉」,也被藍營視為不利國民黨選情,兩黨都認為對自己不利!國民黨認為「26條」有利於民進黨宣傳「兩岸政經分離」,即使民進黨繼續執政,也無礙兩岸經貿持續發展,顯然不利國民黨強化「只有國民黨執政,才能穩定兩岸經貿」的訴求。但另一方面,民進黨也認為「26條」是刻意繞開不順從北京的台灣政府,試圖直接籠絡台灣民眾到大陸發展,目的是弱化台灣民眾對民進黨政府的信任。

「不在乎台灣哪個政黨執政」

結果產生「同一個26條,藍綠各自表述」的奇特現象,都認為北京的準國民待遇攻勢對自己不利,但這種局限在「哪個政黨獲利」的兩岸思考模式,恐怕已經忽略了北京試圖超越台灣政黨的兩岸新思維。國台辦發言人朱鳳蓮說「大陸從來不介入台灣選舉」,固然言過其實,但「大陸愈來愈不在乎台灣哪個政黨執政」,恐怕已經成為新的兩岸現實。

根據以往經驗,大家本來都認為北京希望國民黨候選人當選,因為國民黨默認兩岸一中、反對台獨、支持九二共識,國共矛盾比較接近「人民內部矛盾」。相形之下,民進黨反對兩岸一中、主張台獨、不承認九二共識,甚至還一面倒向美國主導的國際抗中陣營,民共矛盾已經接近「敵我矛盾」。

但這種只從政黨的統獨定位,就直接推論北京對台策略的思考方式,表面上看似言之成理,但歷經兩次政黨輪替的現實考驗,北京已經開始產生不同的對台策略思維。主因是北京從今年1月公布「習五條」之後,對於既有的兩岸「只談經濟、不談政治」,已經愈來愈感到不耐,不但要求兩岸盡早展開政治談判,更希望台灣當局能夠回應「一國兩制台灣方案」。但不管是民進黨或國民黨(包括韓國瑜在內),對於兩岸政治談判都抱持保守戒懼的態度。

以馬英九執政八年(2008-16)為例,儘管馬在第一個任期,陸續帶來兩岸三通和ECFA,簽署23項兩岸協議,但始終不願碰觸兩岸政治議題,不但在2012年公開拒絕兩岸共同經營「福建平潭綜合實驗區」,甚至還把「兩岸共同經營」斥為「一國兩制」樣板。

針對兩岸政治議題,馬英九更加保守,儘管曾經一度派出海巡船保護台灣漁民捕魚,但對於北京鼓吹的「兩岸共同保釣、對抗日本」,則採取敬謝不敏立場,後來還在美國協助下,順利與日本簽署「台日漁業協定」,讓北京為之跳腳。執政八年期間,馬始終不願呼應大陸官方,說出「兩岸同屬中國」、「兩岸都是中國人」等論述,始終堅持具有「兩個中國」內涵的「兩岸一中各表」、「兩岸都是中華民族」等說法。

國民黨對「促統」不積極

國民黨政要對兩岸政治議題的戒慎恐懼,並不只限於馬英九,同時也適用於吳敦義、朱立倫、韓國瑜等人。這些藍營政要儘管罵台獨很用力,但提到「九二共識」必然加上「一中各表」,只敢提「兩岸和平發展」,卻絕口不談「兩岸和平統一」。講到「一國兩制」,更有如毒蛇猛獸,嚴詞拒絕的堅定程度,和民進黨並無二致,擔心國民黨一旦對統一前進一步,就會傷及整體選情。對北京而言,這些國民黨政要充其量只能促進兩岸和平交流,政治上固然有助於「反獨」,但對「促統」並無積極作用。

國民黨政要對「促統」的保守謹慎,顯然有所根據。例如韓國瑜今年初訪港澳,因為帶領隨行人員進了中聯辦,從此就一路被罵到現在。韓對香港「反送中」未在第一時間力挺,也導致年輕選民反彈,後來補罵北京反民主、強調「經濟靠大陸、國防靠美國」、表態反對「一國兩制」,也無濟於事。另如國民黨主席吳敦義,曾一度表示一旦重返執政,將簽兩岸和平協議,也被罵到爆,後來聽到洪秀柱重提「一中同表」,吳也立刻譴責為「邪惡」,避免陷入「促統」的刻板形象。

對北京來說,馬英九、韓國瑜、吳敦義這些國民黨領導人,始終避談兩岸和平統一,卻因為他們反對台獨、支持兩岸交流,反讓北京陷於舉手不打自家人的顧忌,還要經濟讓利,不能隨意軍演,甚至要「外交休兵」。馬英九執政八年,儘管兩岸經貿發展迅猛,但兩岸政治談判卻毫無進度,支持台獨或永遠維持現狀的民意比例,甚至比陳水扁執政八年更加攀高!

畢竟,在中美戰略競爭日益激烈的情勢下,香港反中運動的日益高亢,已經使北京對於穩住兩岸產生強烈的緊迫感,決不讓台灣成為美國牽制中國的籌碼。對北京來說,既然外交壓縮和經貿籠絡已不足以促統,就要考慮是否結合精細計算的局部軍事手段,以便展現總體的對台博弈力度。

就此而言,一旦國民黨重返執政,由於在國家定位上同屬兩岸一中,北京反將不便依據戰略規劃全力對付台灣,因而無從根本性解決兩岸問題。反之,如果民進黨繼續執政,反中、親美、台獨路線更可能三合一,使北京更能師出有名,團結內部一致對外,以武迫談的戰略施壓,反有可能全面實施。

基於上述思考,北京已經不再寄望於國民黨重新執政,認為為了促統目標,只需站在兩岸博弈角度思考,無需考慮個別政策到底對哪個政黨有利。例如限制陸客自由行,目標是傷害台灣經濟,施壓民進黨當局,就無需考慮是否損及國民黨執政15縣市。另如推出26條惠台措施,目標是兩岸經貿促統,直接給台灣同胞準國民待遇,就無需考慮是否有利民進黨政績,或是否損及國民黨選情。未來不管是外交或軍事施壓,也不會再考慮是否將導致台灣親中勢力陷入困境。

一旦北京對台布局跳出台灣內部的藍綠牽絆,原本隱藏在兩岸博弈背後的中美兩強較勁,以及兩岸國力的真實差距,也將更清晰浮上枱面。台灣民眾將會突然豁然開朗:國民黨執政未必有利兩岸統一,因為北京反而對國民黨執政感到綁手綁腳,對台致命武器反將無從施展;但另一方面,民進黨執政也未必有利台灣獨立,因為北京反將因為獨派政權上台,進一步限縮台灣的國際空間,兩岸關係也將始終處於動盪不安。

節錄自1月號《信報財經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