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友嘉:低息不利退休 MPF全「變現」不明智
2020年1月31日

過去十年,香港存款接近零利率,通脹卻持續,積金局主席黃友嘉認為對退休有負面影響。一來,定存、債券回報嚴重縮水;二來,資金湧向樓市,「無殼」長者難以安居。隨着港人壽命延長,他認為可以善用退休後的20年投資周期,讓財富穩健增值。

撰文:黃愛琴 本刊記者

身為經濟學博士的黃友嘉在接受本刊專訪時道破:「低息對退休金是一個負面因素」。前人的智慧是,老人退休後可靠儲蓄過活,做定期、買債券可穩賺3%至4%利息,但在長期低息的環境下,債券回報縮水,溢價只能「險中求」。

始於2000年的強積金(MPF)充分反映此現象:2000年至2008年,MPF股票基金的平均回報率是3.9%,債券基金3.0%,貨幣市場基金1.4%;到了2009年至2019年,股票基金的平均回報大幅增加到7.9%,債券基金卻跌至1.9%,貨幣市場基金更是接近0%增長〔見表〕。「股票與債券的回報差距拉闊了很多。傳統上,低息對股票是好的。」不過,黃友嘉補充,過去十年股票回報理想,還有其他利好因素帶動,「股票周期一般較長」。

退休仍要投資

負利率下,「打工仔」管理MPF要有新智慧,主席指引三條「明路」。第一,近年環球市況波動,不少人把強積金轉移至保守基金,但長期好可能會跑輸通脹。截至2019年9月,香港過去一年的消費物價上升3.3%,而保守基金同期的回報率只有1.1%。

第二,年輕人投資周期較長,不必理會波動,可以選擇一個高回報的組合。「風險與波動是兩回事,如你尚要多供30年,上落只是波幅,但如果今日已要cash out,那上落就是一個風險了。」

第三,有些人計劃一到65歲就把強積金全部提取「變現」,其實未必明智。香港人的平均壽命為全球第一,男士平均壽命為81.32歲,女士是87.34歲,應該善用餘下20年的投資周期,以應付未來的需求。

「即使退休也不應該只持有現金,可買些債券,並預留一部分在股票。」而強積金的預設投資策略(DIS)能「隨齡降險」,自動幫助高齡人士調整投資組合,減低風險。「始終MPF的債券基金都是investment grade,投資組合相對穩健。」

——節錄自2月號《信報財經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