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經濟預測 香港地位暫難取代
2020年2月4日

撰文:徐家健:美國克林信大學經濟系副教授及資訊經濟計劃附屬學者、亞太研究所經濟研究中心成員;梁天卓:美國維克森林大學經濟系助理教授、亞太研究所經濟研究中心成員;曾國平:美國維珍尼亞理工大學經濟系副教授、亞太研究所經濟研究中心成員。

2020年第一次跟讀者見面,就讓我們作出以下七個與經濟金融有關的預測:

預測一:香港金融中心地位難取代

曾:中美貿易戰,香港成為中美談判的籌碼之一。加上反修例事件導致的一連串抗爭活動,近月不斷有輿論質疑香港金融中心地位不保。

梁:再加上先有外媒提出北京有意以金融發展分散澳門的產業結構,然後有深圳大學港澳《基本法》研究中心教授兼全國港澳研究會理事宋小莊發表文章表示贊同:「華爾街也是一條街,可以成為金融中心,澳門也應該可以。大灣區的建設,也需要一個金融中心。假如香港金融運作不暢,澳門金融運作就可以補償。如果受阻於美國,香港未能充分扮演在大灣區金融方面的角色,澳門可以起到一定作用的。當然成就一個金融中心,不能一蹴而就,非三五年不能成事,需要未雨綢繆。『一國兩制』的金融有香港模式和澳門模式,這是『一國兩制』的賣點。

曾:香港的金融中心地位,會被澳門取代嗎?

徐:一條街可以成為金融中心的話,跟澳門街能否成為金融中心是沒有關係的。建設大灣區需要一個金融中心,整個中國的改革開放又何嘗不需要一個金融中心?近廿年來經濟學的研究發現,行普通法的市場(例如香港)對小投資者和債權人的保障依舊比行大陸法的市場(例如澳門)優勝,而這些保障亦反映在公司較分散的股權結構、規模較大的股市債市,還有市場上較高的股值和股息等等。

曾:北京希望減低金融市場上的風險有其道理,但以為華爾街可以,澳門街便可以的朋友,至少要提出一些具體方案去克服澳門在金融發展的先天不足。

徐:換句話,根據過去法源與金融的研究結果,由於香港是全中國唯一行普通法的城市,香港的國際金融中心地位是難以被澳門取代的。

徐:黃幫襯,藍罷買。自黃色經濟圈成為熱門話題,先有個別意見領袖大潑冷水,再有商務及經濟發展局長邱騰華表示「畫地為牢」的經濟模式根本無法持續。最近,更有輿論把黃色經濟圈與港獨混為一談。

預測二:黃色經濟圈可持續

曾:黃色經濟圈,真的無法持續嗎?

徐:已故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貝加(Gary Becker)的成名作《歧視經濟學》(The Economics of Discrimination),分析的便是以黑白膚色區分的美國經濟。無論我們有多討厭歧視,我們亦必須承認以膚色區分的美國經濟自立國以來一直存在。一個常被引用的顏色指標,便是所謂的「黑白工資差距」(Black-White Wage Gap)。

梁:從南北戰爭到黑人民權運動,中間經歷過針對有色人種的《吉姆.克勞法》,百幾年後的今日,黑白工資差距至今仍未徹底消除,很難說美國人有色人種的品味歧視無法持續。

徐:今天有美國黑人提出黑人幫襯黑人的黑色經濟圈,就是企圖減輕黑人與白人之間的財富差距。貝加半世紀前的成名作,指出自由競爭不利顏色歧視。另一諾獎得主阿羅(Kenneth Arrow)批評,長遠來說資本流向會消滅成本高競爭力低的歧視性雇主,「畫地為牢」的做法根本無法持續。然而,這說法忽略了看顏色的雇主即使結業,他們仍要在勞動市場上看顏色。換句話,由於黃絲雇主明知打工有機會遇到藍絲同事,即使賺少一點仍願意繼續經營黃店。這樣「畫地為牢」,即使利潤上黃絲雇主是受害者,以顏色區分經濟是可以持續的,規模大小卻是另一回事。

預測三:香港私樓供應進一步減少

徐:樓市是大眾都關心的話題。即使是在動盪的時代,大家還是要上車買樓的。不過,根據土地註冊處的數據,自去年6月起本地樓市成交量(相對上年同期)大幅下跌。

曾:的確,短期而言樓市可能並不向好。看中原城市領先指數,從6月底的高峰開始計算,樓市是下降了6%。看中原經紀人指數,自11月中以後指數都徘徊在50以下,即是說在樓市前線的經紀普遍都對樓市悲觀。

梁:雖然如此,長遠而言樓市並不會下跌太多。首先,樓市的剛性需求還是存在。前輩蕭若元計過一條數,把新移民和因結婚離婚新增家庭減去移民到外國的家庭,每年樓市需求淨增長大約是四萬個單位左右(事實上,政府預測未來10年樓市需求亦是大約42.5萬),而過去十年樓市供應每年卻遠遠少於這數目。換言之,目前樓市還是在「追落後」。

曾:還有就是政府未來能否大幅增加供應亦是一個大問號。

梁:無錯。政府的計劃經常不達標,加上目前的政治環境只會令政府施政更加舉步維艱:可以增加麵粉供應的「明日大嶼」差不多肯定會胎死腹中;能夠(在麵粉不變的情況下)提供更多麵包地提高地積比率卻又有官商勾結的嫌疑;把公私樓比例由6:4提高至7:3好像有「民意支持」,但其實是(在總樓市供應不變的情況下)把私樓供應進一步減少。

預測四:低利率仍是大勢所趨

曾:經過幾次減息,聯儲局現時的利率目標不足兩厘,而根據期貨數據,今年加息機會不高。美國經濟明明幾好,為什麼利率這樣低?全球經濟環境不穩也許是原因,總統多口干預政策或許有份,但我認為最大的理由,是低通脹加上低實際利率是市場決定的結果,聯儲局只是反映現實。

梁:為什麼利率會這樣低?

曾:實質利率是價格,需求來自投資,供應來自儲蓄,需求減少或供應增加,利率自會下降。需求減少,可以是投資機會欠奉,資金沒有什麼好去處,但未見有充分證據支持這種講法。相反,從長期的趨勢看,實質利率跟人口結構有明顯的關係,正值事業高峰年齡的人口比例愈高,利率愈低。

徐:這可用生命周期理論去解釋吧?

曾:是的。根據這套理論,平均來說,初出來社會做事收入有限,儲蓄不多,唯有先使未來錢,到了四五十歲事業有成,就開始儲蓄為將來做好準備,退休之後,慢慢食老本,儲蓄於是下降。儲蓄先升後跌,若果知天命之年的人口比例愈高,儲蓄資金供應愈多,實質利率就會給拖低了。

梁:又是嬰兒潮一代「老海鮮」作怪!

曾:還有這種人口趨勢變得很慢,所以我預測低實質利率還會維持下去。

——節錄自2月號《信報財經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