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抗疫豬隊友」看英文縮合詞
2020年6月24日

撰文:曾曉華 香港科技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講師

近日網絡上出現covidiot一詞,引發一番討論。社交媒體流傳了一張圖片,以詞典條目形式展示covidiot的詞類、讀音、釋義和例句。﹝見圖﹞

回想1月以來,香港的covidiots可真不少。這邊廂有人在超市搶米、搶罐頭、搶廁紙,那邊廂則有人帶着手環出街食車仔麵、在蘭桂坊夜夜笙歌,或趁近期郊遊熱,無口罩親親大自然。

每當新事物出現,既有詞語不敷應用時,便有製造新詞的必要。英文源自盎格魯撒克遜(Anglo-Saxon),發展至今已有千多年的歷史,糅合德文、拉丁文、法文等詞彙,底氣足,一般循慣常構詞法產生新詞。其中一種,稱為縮合法(blending),多把一字的頭駁上另一字的尾,從而衍生新詞義,成為縮合詞,英文稱為blend,亦作portmanteau word。所謂portmanteau,指的是可在兩邊擺放物件的行李箱,取其「摺合為一」之意。

brunch, smog, sheeple, bagonize

語言反映生活,當都市人生活忙碌,便有brunch,breakfast和lunch早午當一餐。城市化和工業化,必然帶來空氣污染,致有smog,即混合smoke和fog的霧霾。天文台有個很具詩意的說法,叫做煙霞,佛系有道理。形容人云亦云、全沒主見、盲目跟風的人,英文有sheeple,指的抱着羊群心態做人,sheep people自然是貶義。

在機場行李帶前焦急地等待行李出現,時興說bagonize,即bag與agonize(為一些事情焦慮不安)的合成,甚有畫面。我們用「大細路」形容那些稚氣未除的成年人,譬如三四十歲還在家中供奉兩櫃模型的港男;英文同樣有kidult的說法,既kid又adult。

廿一世紀在全球化(globalization)的背景下又有人提倡glocalization,指環球(global)和本地(local)須兼顧。滙豐銀行早年有個廣告,說「環球金融、地方智慧」,下有一句「The world's local bank」,顯然反映管理層的global定位和top down思維。相比同集團下的恒生,滙豐本有「Hong Kong's glocal bank」的優勢;若營運得宜,今天的市值該遠不止40元?

infotainment, edutainment

近年流行講infotainment,就是information與entertainment的結合;再下來又有edutainment的出現,因寓教學(education)於娛樂(entertainment),已成當下的社會風氣。正經八八說教,難入口,易趕客,遠不及聲色俱全的電視節目,有嬝娜女神供養目,有風趣學者來說理。從事edutainment的人,便是edutainer,學是學非、歐陽偉豪(BenSir),就是好例子。

本世紀科技發展神速,刷新了語言。十多年前,寫blog還是新潮玩意。blog,便是weblog的縮合詞。這字被認可後,依從英文的構詞規律,衍生動詞blogging(寫blog的動作)和名詞blogger(寫blog的人)。十年後的今天,blog不再是新鮮事了,但聲畫媒體愈發主導網絡,催生新詞vlog,意即videoblog。網絡上很快又出現動詞vlog和名詞vlogger,香港人常稱後者為YouTuber。

傳統的學術研討會,稱為seminar,近年還有webinar興起,指的是web seminar。因網絡普及、即時通訊科技成熟,大學運用webinar滙聚同一領域的專家研究前沿題目,或為公眾人士舉辦不同科目和主題的講座,藉此提高業界知名度和增加社會影響力,以及回應高等教育國際化的新常態。

——節錄自《信報財經月刊》6月號《無痛失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