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林鄭陣營借抗疫發難阻連任
2022年3月28日

北京通過「完善選舉制度」之後,反對派都被掃地出門,議會內清一色是「愛國者」,理論上政治倫理和秩序都應逐步撥亂反正,特區政府可以落實行政主導,強化管治。現實卻是,反林鄭派一直在摩拳擦掌,借各種機會批評政府「施政不力」;他們把矛頭指向AO(政務官),認為政府現在仍然由AO把持,而AO骨子裏仍然「戀殖」,親英、親西方、抗拒大陸,經常跟中央步伐不一致。

撰文:莊梓 時事評論員

香港第五波疫情起於去年底,由國泰空少「引入」Omicron,然後在社區開始蔓延。Omicron特點是傳播快,香港在去年11月其實已基本清零,特區政府還積極與內地商討通關,但疫情來襲,社區很快就出現多個傳播群組,一場大爆發已經迫在眉睫。

聖誕節期間,政府呼籲盡量減少公眾聚會,並再次收緊社交距離措施,但個案已陸續上升;到了春節假期,政府禁止在部分地方聚集如黃大仙、花市等,但家庭聚會、拜年等節日活動,政府只能勸喻減少,但成效不彰,家庭團拜活動顯然沒有收斂;可以預見,大量的緊密接觸活動,必會造成大量染疫個案⋯⋯。

春節假期之後,大爆發終於出現,2月5日(假期開始後第五天)確診個案增至351宗,比2月4日131宗,已大幅上升近三倍!之後數字一路攀升,到2月9日首次出現四位數確診個案(1161宗),2月25日更達到五位數,而不足一周後的3月3日,更出現高位56000多宗,飆升速度之快,令人觸目驚心。

對抗新冠疫情,特區政府表現一直中規中矩,確診個案出現之後即追查感染源頭、隔離病人,密切接觸者接受醫學監察;另一方面,政府在各大廈抽污水檢測,查找是否有 Omicron 病毒,如果檢測發現污水陽性,就馬上做圍封強檢。這些工作環環相扣,基本上控制住病毒擴散,並且取得可喜成績。港澳辦去年11月4日發出新聞稿,讚揚香港在疫情防控上取得積極成效,「實現動態清零目標」,而兩地防疫專家再次舉行會議,取得了許多共識,恢復通關的工作正有序推進。據親中報章的「演繹」,港澳辦的聲明是反映了中央對特區政府的高度信任,以及對抗疫成績的充分肯定。

連中央主管港澳工作的機構都公開表揚香港「實現了動態清零目標」,為何不少評論在第五波疫情出現後,不斷公開指斥特區政府一直拒絕動態清零,「心懷不軌」,是背着國家政策,跟西方同聲同氣,試圖「與病毒共存」,在抗疫上放軟手腳!

政府抗疫不力

很明顯,這些批評不符事實,背後還有政治動機,就是借批評政府無能,希望可以推倒林鄭令她無法連任,這些人是誰?他們的名字呼之欲出,大家都心知肚明。

無可否認,第五波疫情爆發之後,特區政府的表現確實慘不忍睹,大批等候檢測的民眾在嚴寒下排長龍,有些等了幾個小時,長者入院卻因公立醫院爆滿,被安排在醫院外面露天等候,如此情狀,又怎能不引起民怨沸騰。其後政府表示會進行全民強檢,但日期遲遲未定,有說法指強檢期間可能會封城,結果觸發恐慌情緒,民眾四出搶購食品和各種物資「傍身」,商店、超市的貨架空空如也的景象,令民情更加浮燥,林鄭政府的形象再次大插水(本來就甚差,現在是極差!)

政府手忙腳亂,主因是「後勤」力量不足,當確診個案急升時,各方面的人手和資源都嚴重缺乏,這是管理能力和危機意識不足,對疫情的走勢也欠缺準確判估,屬於管治能力問題,與是否堅持動態清零根本無關;由始至終,特區政
府都在動態清零的目標上「緊跟中央」,因此才有港澳辦去年11月的「表揚」公報,硬說特區政府不堅持動態清零,其實是另有所圖。

第五波大爆發,也暴露了公共醫療體系欠缺彈性。香港的公共醫護資源絕大部分集中在醫管局,其管轄的公立醫院要照顧不同種類病人、又要處理大量急症,平日工作量都非常繁重,遇上疫情就要「騰出」額外資源應付,少量個案尚可,一旦出現第五波海嘯式大爆發,公立醫療體系根本無法應付。

政府另一股醫護力量是衞生署,但它主要負責基層保健、派送藥物,及處理一些輕微病症,並沒有資源應付大量染疫個案;至於私家醫院佔整個醫療服務的比例就更低。經此一役,香港醫療體制嚴重失衡的問題暴露無遺,醫管局高層控制了全港絕大部分醫護資源,一切以政府醫院為中心,基層醫療始終沒有全面發展,市民仍然習慣「有事就去急症」,或入(公立)醫院治療。近期醫院爆滿,隔離中心又未建好,民眾要在家「自療」,自行檢測、自配藥方(退燒藥、喉糖),反而幾天內已經康復。如果做好基層醫療、教育民眾習慣保護自己的健康,這一波疫情也許可以及早把資源更集中在重症或年長病人,減低感染的死亡率。

——節錄自4月號《信報財經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