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產「殼王」吳培燊:CASETiFY是屬於全世界的
2022年5月25日

疫情導致許多海外專才選擇離港,吳培燊坦言CASETiFY亦受影響,並呼籲港府正視人才流失問題。 (何澤攝)
疫情導致許多海外專才選擇離港,吳培燊坦言CASETiFY亦受影響,並呼籲港府正視人才流失問題。 (何澤攝)

撰文:李潤茵 本刊記者

外界很難判斷CASETiFY估值,不過觀察租務市場,可窺探其財力──單計2022年,最近便市傳他們以約125萬至150萬元,租用觀塘甲廈5萬平方呎,料作後勤之用。

開100間實體店

手機殼技術含量有限,也不是高檔消費品,昔日多數只能進據旺角先達廣場,CASETiFY卻「顛覆」行業,首間門市已直搗中環置地廣場!

疫情衝擊本地零售,不過CASETiFY似乎是「奇葩」,近年相繼進駐尖沙咀K11 Musea、沙田新城市廣場、九龍塘又一城、元朗Yoho Mall、荃灣海之戀及觀塘APM,3月初還攻下銅鑼灣地舖,月租約25萬元,較舊租客平足50%。

這算是另類「壯舉」!畢竟香港地寸金尺土。不過,由線上走到線下,吳培燊坦言內部都經過一番爭論:究竟實體店為什麼而開?「為自我感覺良好?不!我是帶着在全世界『開100間舖』的心情,去開設實體店的。」

話鋒一轉,吳培燊表示:「許多人經常形容CASETiFY是『香港品牌』,然而準確來說,我們應是『總部在香港的國際品牌』。」他解釋,公司創立至今,其實已超過10年,由當初兩人團隊(兩位創辦人),今天員工規模超過500人,「同事來自五湖四海,真是南韓、日本、英國、法國、澳門,連墨西哥及西班牙都有」。

再說,品牌在不同地方設辦公室,也有國際分工,例如設計在美國,生產在中國,後期加工包括香港、中國及日本,而產品則銷往逾百個國家。

CASETiFY是如何發跡?話說就是吳培燊自薦給美國科技網站Mashable,其後「訂單」才開始接踵而來。當年,他已經意識到香港市場有限,做生意必須放眼世界,而且互聯網無邊界,CASETiFY第一張訂單,就是來自西班牙。

香港是理想試點

不過,站在零售商角度,吳培燊強調,香港很適合作為試點。以CASETiFY為例,正開拓新零售模式,即全通路(omni-channel)銷售策略,為顧客提供不同消費體驗,例如能在實體店內,自己設計手機殼,然後即時提貨。

他表示,若然實驗成功,香港這套模式,也會擴展其他地區。「香港的零售業,其實是領先全球,因為人口稠密,而且購買力高。若連香港都辦不到,全世界應該無地方辦到!」

宏觀而言,香港傳統營商優勢,也是值得肯定,例如司法制度健全、簡單稅制及低稅率,還有地理鄰近中國,「只要維持到上述三點,已足以孕育CASETiFY般的國際品牌」。

吳培燊續道:「全世界的知名品牌,包括蘋果iPhone及Nike波鞋都在世界工廠生產,因為最優秀的製造業,的確是在中國,所以身處香港便是優勢,比起美國要飛過來,跟內地廠溝通更方便。」

以美國為起點

不過單靠生產,當然是不足夠。30蚊的手機殼,與300蚊的手機殼,究竟分別在哪?不時有人質疑CASETiFY的售價,早年從投資者口中,吳培燊聽過更殘酷的現實——話說對方直言同樣產品,他就大可用雙倍資金,在大陸找人照辦煮碗,來得更快更平。

對吳培燊來說,猶如當頭棒喝。儘管世上沒有所謂「成功方程式」,但作為過來人,他由衷表示,無論經營任何生意,創辦人應該要定下長遠目標。「這盤生意的價值是什麼?純粹賺錢真是無問題,但切勿又想做社企、又想賺大錢,最終只會顧此失彼。」

CASETiFY的經驗就是,起初的確創先河,成為全球最早提供「個人化手機殼訂製」的品牌,不過打響名堂後,自然也有人抄襲,如何競爭生存下去呢?強調產品質素同時,吳培燊開始積極建立「品牌」形象,目標更不只是香港最好、亞洲最好,而是「全世界最好!」

策略也是非常清晰。吳培燊表示,CASETiFY其實並沒有所謂「走向國際」,事關他們根本在「美國開始」,「我們Day 1在美國已有辦公室,甚至被視為美國品牌,他們驚訝我們總部在香港」,目前美國仍為最大市場,緊隨才是日韓、香港及台灣;中國呢?反為一度封鎖,皆因物流未ready,內地客會「翻牆」購買。

正正印證CASETiFY品牌理念,就是「全世界任何國家也好,用戶都會想找到心儀機殼,因為手機殼就是個人廣告牌(personal billboard)」他續道:「我的世界觀,從來都是地球村。」

吳培燊個人經歷,本身也國際化——在香港土生土長,後赴澳洲讀多媒體,畢業後回流香港,先後在Star TV及Now TV任設計師。原本都在儲錢買樓,只是成功遊說好兄弟(聯合創辦人楊子業)夾錢後,那筆錢變啟動資金,合計80萬港元。

「我沒有『富爸爸』,也沒有金融背景,就是設計師出身。所以與其叫我花10個鐘,跟資本家找融資,我寧願做好產品,相信這樣做下去,公司自然會增長、收支平衡。」吳培燊引用李小龍,我不怕一位練習過一萬種踢腿功夫的人,可是我害怕一位練習一種踢腿功夫一萬次的人。

用數據捕捉市場

事實上,CASETiFY第一年已有盈利,至今他仍時刻提醒同事「不要輕易偏離自己的航道」。「在香港這座城市,從事設計有何出路?多數從事傳媒,然後是4A廣告公司,CASETiFY能否為創意工業,提供多一個選項呢?」

CASETiFY標榜創意,但不限於設計,其商業模式也推陳出新,例如主動邀請全球設計師合作,並跟對方分享部分利潤,變相建立起「藝術家」平台,此舉也為品牌增值。

不過,CASETiFY這盤生意是「藝術」,更是「科學」——其實,團隊很強調「數據驅動」(data driven),並設專責部門分析大數據,包括用家身處的城市、使用的瀏覽器,從而分析顧客年齡層、性別及換機頻率等,以預測用戶喜好,發掘高潛力買家,甚至推出針對性優惠。

有報道指,團隊大量聘用流量成長駭客(Growth Hacker),以制定營銷策略,包括提高回頭率、網頁產品點擊率等。某程度上,解釋了為何CASETiFY定價不低,也無礙每月出貨量達六位數。

吳培燊分享,在日本就很流行印名字,後來他觀察數據,發現當地人還很喜歡閃光(glitter)款式,事關日本相關產品銷量,遠勝美國及香港。這組數據便觸發他結合兩者,在日本推出「閃閃殼自訂製」,「那是從數據見端倪,否則未必能憑空想像,現階段要讀懂用戶、洞悉趨勢,需要運用大數據」。

一直以來,CASETiFY未有融資,直至去年,首度接受外部投資者,對方是新世界行政總裁鄭志剛,也是出名愛好藝術。吳培燊坦言,未來都有意上市,甚至經營規模已達上市標準,「任何時候都能夠上市,只是在考慮上市後,到底能產生什麼價值?大部分公司所以要上市,原因是投資者需要離場(exit)及套現(cash out),但我們沒有這個壓力」。

「上市標準」是什麼概念?香港主板最新修定,盈利要求為8000萬港元;無論如何,相信CASETiFY將持續擴展版圖,吳培燊已預告,實體店將登陸美國及澳洲,「有客人說實體店似糖果屋,其實全世界經歷疫情後很需要『快樂』,希望CASETiFY能傳遞到每個角落!」」

——節錄自5月號《信報財經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