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斯克=社媒版梅鐸?Twitter或成右派大本營
2022年6月10日

馬斯克如果真的執行言論自由至上的原則,大幅削減Twitter的審查,將對保守派言論有利,甚至馬斯克根本就是新右派政治意識形態,一旦他把自己的想法放入Twitter,影響將跟梅鐸對《紐約郵報》和《華爾街日報》的改變相似,令Twitter成為右派言論大本營。

杜思平  資深傳媒人

Twitter接受全球首富馬斯克(Elon Musk)的440億美元收購方案,不只是科網界的一宗「大刁」,也是全球媒體業的大事,馬斯克由帶頭發展電動車和商用太空業的企業家,搖身一變成為傳媒大亨,角色跟老牌傳媒大亨梅鐸差不多。Twitter之類的社交媒體的作用和影響力已跟報章、電台和電視這類傳統媒體看齊,在社媒全球化的年代,大家應借這宗交易,認真反思社交媒體在公共領域的角色。

不少人以商業併購的角度切入,談論Twitter收購,但Twitter絕非純粹一間科網企業,它和Facebook 、 YouTube 、 Instagram、TikTok等這些社交媒體一樣,早已是媒體,是你我接收資訊的主要渠道之一。

Twitter是馬斯克的公關

Twitter對馬斯克個人及他的商業利益都很重要。馬斯克的Twitter帳戶已有超過9000萬跟隨者,是他維繫大量支持者的主要方法,這些支持者把擁戴轉化為買入特斯拉(Tesla)股票和汽車,支撐着特斯拉股價,當特斯拉或馬斯克其他業務面對抨擊時,馬斯克可在Twitter辯護反擊,Twitter某程度是特斯拉公關系統的一部分,因此馬斯克有商業誘因控制此平台。

更重要的是,Twitter已是訊息發放的關鍵渠道之一,而馬斯克又講明會插手管理Twitter,他將是這個平台的主持,他會決定哪些推文可以發布,哪些需要刪除或不能廣泛推送,哪些爭議賬戶應該或毋須被停權,絕對值得大家關注。

去年9月,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發布的調查顯示,48%美國人經常透過社交媒體獲取新聞,可見在影響輿論,以及左右大眾對社會認知方面,社媒跟報章、電視等傳統媒體已分別不大。Twitter在一眾社媒中,又有其特殊定位。「社交媒體」有兩個面向,既是「社交」,也是「媒體」,用家在這些平台既接收資訊,也會跟朋友或素未謀面的「網友」聯誼。相對而言,TikTok、Instagram等的用戶傾向利用平台建立社群,Facebook則想加強社交方面的功能,減少對新聞分享帖子的推送,以盡量擺脫假新聞、仇恨言論等問題的困擾。唯獨Twitter較傾向「媒體」的一面,其功能更着重方便用家分享傳播訊息,社交角色及社群感較次要。根據上述的皮尤調查,55%美國Twitter用戶會用這個程式收看新聞,比率是各社媒之中最高的,排第二的Facebook為47%。

Twitter 的賣點是訊息短小精悍,每則推文只能發送280個字元,雖然可以上載照片和影片,但用家仍主要用來推送文字,而且方便即時跟其他人討論最新消息,整個設計很像記者向受眾傳遞訊息。這個優點特別吸引名人、記者、政界和官員使用,這種情況反過來擴大了Twitter的影響力,因為這些人是「真KOL」——「關鍵意見領袖」Key Opinion Leaders,不是香港濫用來意指「網紅」(influencers)。

這些「真KOL」中,部分是名氣大,或者握有實權,一舉一動本來就受關注,每句說話都被用作新聞報道的素材,令Twitter訊息由線上傳回線下。另一些人則是在影響輿情的機構中佔據重要位置,或是個別領域的權威,包括記者和學者,這些人愛用Twitter「收風」,跟行家交流,因此Twitter上的推文可塑造他們的想法,繼而影響他們在報道或公開評論時事的取態。這些「真KOL」在Twitter互相回覆留言,意見互相撞擊,造成雪球效應,互相拉抬對方推文的傳播,進一步令Twitter的影響不成比例地高於用戶遠較它多的對手。

最著名的例子是帳戶被封前的美國前總統特朗普,他在入主白宮前透過Twitter直接向支持者發放訊息,這些推文又變成可以報道的題材,令推文傳播至更多人。在他執政的四年,他的Twitter帳號更儼如「白宮新聞稿」,各國政府和媒體都要緊盯來得知美國政府最新決策。另一個較近期的例子是烏克蘭戰爭。除了東歐國家慣用的 Telegram,Twitter 是烏克蘭官員及人民發放訊息的另一主要管道,他們透過 Twitter 說好烏克蘭的故事,爭取全球支持他們的觀點,並打網絡筆戰,反駁親俄羅斯的論述。

——節錄自6月號《信報財經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