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種兵」襲港!「爆買」變「暴走」
2023年8月7日

24小時遊香港,你準備好沒有?事不宜遲,即刻出發!──經港珠澳大橋來港,第一站旺角,先到茶餐廳醫肚,油麻地警署打卡;第二站尖沙咀,到星光大道,逛K11、海港城;第三站中環,直奔摩天輪,吃九記牛腩;第四站太平山頂,到觀景台秘位打卡;第五站維多利亞港,搭天星小輪,欣賞夜景;晚上10時,回程。

行程爭分奪秒,不過未算「極限」。皆因隨便在內地社交平台「小紅書」搜索,大量「保姆級攻略」(意思是由申請港澳通行證、買高鐵票及八達通,到下載港鐵App等教學說起,再巨細無遺分享路線及打卡位)教路如何在香港「2日食18餐」、「暴走3萬步」、「人均100元」旅行,動輒都是過千個「讚」。

撰文:李潤茵 本刊記者

快閃香港   人均340元

「超過25歲,沒有鍛煉習慣的人,還是不要輕易嘗試了!因為當一次『特種兵』得歇一星期。」璔璔有感而發,她今年27歲,剛剛7月1日第一次來港旅行,正正參考了「小紅書」攻略(上述路線),「但實際執行有省略,所以未算非常『特種兵』」。

璔璔口中的「特種兵」,準確來說是「旅遊特種兵」,泛指「時間短、景點多、花費少」的旅行模式;之所以這樣命名,原因是跟軍事特種兵一樣,他們都在「玩命」(挑戰身體極限),盡可能壓縮資源(時間及金錢)來完成任務(打卡),所以部分人會到體育館洗澡、在麥當勞過夜來節省住宿開支(當然更多是即日來回)。

這股潮流始於內地大學生群體,漸漸擴散至社會各階層,「打工人」都喜歡這種模式,「香港很早已經在旅遊目標清單上,只是之前在北京工作,還沒有足夠積蓄,來回費用超出預算,所以計劃一直延後」,她續道:「這次因為公司組織團建(team building),在珠海有四日三夜的自由行程,於是我辦理港澳通行證,在澳門玩一天,給香港留了一天,所以不得不『特種兵』!」

璔璔憶述,她們一行四人,在旺角吃過午餐(239元)已經下午3時,接下來依次去油麻地警署打卡、逛旺角信和中心及銅鑼灣商場,經過藥妝店順道買兩三盒面膜及一支驅蚊無比滴(約300元)後,再沒有「囤貨」需求,於是「盡量不走回頭路」,在「特色地方」留影,例如灣仔軒尼詩道,因電影《巨額來電》曾在此處取景,變相是跟台灣演員桂綸鎂同框。

晚餐她們選擇回珠海吃,所以在港最後一餐是吃點心(200元),連同交通費用(穿梭巴士來回每人116元、A21機場巴士每人32元及的士30元),屈指一算,即是她們留港期間,人均消費為340.25元,「『特種兵』行程真是挺省錢的。因為時間都花在路上,沒有空花錢了!」

「小紅書」、高鐵效應

無論如何,這股新興旅遊勢力,在香港已掀起熱烈討論。原因是港人很難理解他們﹝表一﹞,最經典莫過於帶同麥當勞外賣到麥當勞道拍照;另外,女同胞熱中穿香港校服拍照,同樣惹來教育局勸喻「非該校學生不宜穿」。

荒誕畫面成為市民茶餘飯後話題,甚至引起學者關注,「『特種兵』絕對是新概念,有些特質跟『窮遊』重疊,但後者仍會花錢在機票上」,香港大學地理學系助理教授艾昆頓(Benjamin Iaquinto)專門研究「背包客」(Backpackers),告訴記者儘管「背包客」都會節省住宿開支,跟「特種兵」卻是截然不同,原因是「他們不會拍那麼多照片」,部分人甚至會關掉手機,拒絕與外界接觸,專注行程。

最近,他展開新項目,研究對象就是中國Z世代(意指在1995-2009年間出生的人)──為什麼要針對中國Z世代?「他們人數高達2.6億(佔中國總人口18.6%),足以重塑全球旅遊業,而他們是在疫情中步入成年,換言之,疫後乃他們首次獨立於父母旅行,相信受封鎖政策影響下,旅行模式都會跟上一代不同。」

「內地旅客累積幾十年外遊經驗,實際上愈來愈成熟,很多人不再跟團,不用導遊及旅遊中介,尤其年輕一代,寧願自由行,加上中國是『網絡社會』(online society),人人機不離手,『特種兵』便無時無刻在打卡,出遊不忘跟網友互動。」

在這位老外眼中,「特種兵」即使不是「中國獨有」,也極具「中國特色」。背後離不開兩大國情:首先,疫情封鎖能夠長達3年之久,綜觀全球恐怕只有中國,不難想像「報復式行為」(旅行)反彈更大,「淄博燒烤」突然爆紅已是例子。

簡單而言,淄博位於山東省,本來就是東北飲食文化,所以「食串串」很平常,沒有很特別,只是內地民眾被關多時,一下子解封,出遊熱情外溢至小城市。

此亦引伸至第二個關鍵要素──小紅書,此乃中國版Instagram。有別於抖音,小紅書用戶比較文青,對長篇攻略內容,接受程度也較高,所以「特種兵」這種旅遊文化,很大程度上在小紅書發揚光大,而且香港用戶都安裝到。算法效應不容小覷,結果「當一個形式火了,自然很多人會模仿,大家都想追趕潮流」,璔璔不否認多少有些「蹭熱度」心態。

疫情爆發初期,艾昆頓接受本刊訪問時,已經預期疫情後,本地遊或區內遊會成為主流。「在歐洲,從比利時到荷蘭,只需要乘坐火車,因為地方很小;在中國,單單大灣區人口規模,已經超過8600萬,而且區內聯繫非常緊密,的確可以不用出國、不用坐飛機,在國內已經能夠旅行。」

事實上,「特種兵」壓境香港前,在國內已經玩了一圈。根據官媒《人民日報》介紹,一條經典「特種兵式旅遊」路線,就是凌晨抵達北京,清晨到天安門廣場看升旗,然後一路遊覽故宮、南鑼鼓巷、什剎海、鼓樓、雍和宮、圓明園、頤和園等景點,當日連夜返程。

報道引述中國線上旅遊平台「同程旅行」數據,指三成「零零後」旅客一天已可以打卡超過4個景區。北京以外,重慶、長沙、上海及南京都是熱門目的地;作為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自然少不了香港──「香港挺適合『特種兵式旅遊』的,節奏本身都很快,只要一個周末已能打卡所有熱門景點」,璔璔評價。

今年6月,旅發局公布首5個月數據,發現內地旅客訪港,乘搭高鐵比例增至20%,相較疫情前的11%,高出近一倍,五一黃金周期間,更加達到25%。
人民幣走弱 購物天堂告急!

香港有多少「特種兵」旅客呢?「我唯一可以判斷的是,過夜旅客一定不會是『特種兵』。」中大酒店及旅遊管理學院副教授尹振英向本刊表示,今年1至5月,訪港旅客人次超過1000萬,近800萬為內地遊客,約370萬會過夜,「其實很多都不過夜了!但都有些住親戚家,或者本身住深圳」。

 

表面上,象徵「自由行」的廣東道開始復常,傳統內地「豪客」陸續回歸,然而仔細觀察,這批貴客未來是否持續來港,當中潛在不少隱憂。

零售管理協會主席謝邱安儀指出,有跡象顯示訪港內地旅客傾向深度遊,而且消費水平普遍下跌﹝圖一﹞,反映購物已不是內地客來港主因,甚至明言「購物天堂或不再是本港最引人注目的亮點」。

今年以來,人民幣兌港元滙價跌跌不休﹝圖二﹞,進一步削弱「購物天堂」魅力。消費方面,中港經濟關係出現逆轉──上月,入境處公布6月數據,顯示北上港人總數超過408萬人次,周五及周六人數明顯增加,較其他時間平均高22.6%。

以端午節為例,內地有三日假期,但出遊港人(20多萬人次)卻比訪港內地旅客(每日約10萬人次)要多。在深圳,有餐廳負責人表示,五成食客為香港人;反觀香港,經濟恢復不似預期。零售業界指出,不獨訪港內地客未見明顯增加,由於港人出外旅遊,連本地消費都銷情淡靜。

中國經濟模式正在轉變,「特種兵」則是過程中產物。艾昆頓分析,「特種兵」旅遊現象背後,實際反映中國Z世代,目前的社會處境,「他們更喜歡『躺平』,即不消費、不工作,拒絕『996模式』(從早上9時工作到晚上9時,每周工作6天),試問在這種思潮下,他們會追求高端消費,作為旅遊體驗嗎?」

——節錄自8月號《信報財經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