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秦記」
2023年9月10日

這隻有齊了「權力,金錢和性」,這三個流行文學爆款要素的「瓜」,自然讓人們追的不亦樂乎。但是,也不能責怪人們的這種心理,既然無法獲得真相,那就創造「真相」。對付謠言的最佳方法,從來都是訊息公開和透明,所以,謠言滿天飛,那也就怪不得傳謠信謠的人們了。

撰文:閭丘露薇

最近,很多許久不聯繫的朋友,甚至是陌生網友會發來短信表達問候。作為一個緊跟時事的人,當然知道原因。那是因為許久沒有露面,直到8月頭,也就是完成這篇文章的這一天,還沒有露面的前外交部部長秦剛。內地流行一個詞,「吃瓜」,也就是廣東話裏面「吃花生」的意思,開開心心的等着看和自己不相干的人的戲碼。

內地官場的「瓜」很多,而且有一個共性,那就是充滿了陰謀論,原因很簡單,資訊不流通,官方消息往往不被信任,因此謠言滿天飛。但是很多人相信這些謠言,那是基於生活常識,太多次,事後證明,滿天飛的謠言,原來是遙遙領先的事實。

在我寫這篇文章的時候,關於秦剛的各種謠言還沒有得到任何媒體的證實。這個時候,需要感嘆一下,因為追蹤這類消息最強的,曾經是跑得快的香港記者。不過事態已經有了一些進展。在消失了差不多一個月,按照官方的說法是「健康原因」之後,秦剛被免去了外交部部長職務,但是依然是國務委員。只是,雖然從官方的角度,覺得已經回應了外界的關切,盡到了責任,但是對於外界來說,這個進展不算關鍵,甚至無法停止吃瓜群眾的好奇心,因為大家還是不知道,秦剛去了哪裏,「尋秦記」依然在繼續。

看到電視屏幕上,外交部發言人被外媒記者不斷追問,隨後記者會的視頻被當作笑話在互聯網上傳播,覺得外交部發言人這個職業確實很是無奈。因為不論是提問的記者,還是回答的外交部發言人,誰都知道不會有答案,只能是各司其職,做好自己的本份工作。

這個「瓜」和我有一點關係,那是因為這一次,謠言中的女主人公是我的前同事,而且我們在鳳凰衛視工作的時間有過重疊,因此,很多認識的,和不認識的,認定我一定知道不少事情,至少對於這位女主人公有所了解。於是,這段時間,我花費不少時間和別人解釋,雖然我們確實在一幢辦公樓裏面一起工作過,但是我很努力地回憶十年前在鳳凰的歲月,還是沒有一絲記憶,我們有打過招呼,事實上,連面都沒有見過。對我來說,聽到她的名字,一些事情,都是來自其他前同事的講述,因此,我一次次地澄清,我沒有絲毫一手資訊。

如果說,吃瓜群眾只是圖個熱鬧,但是一些海外中文自媒體,又一次發現一個流量密碼。我從來不看這些貌似頭頭是道,而且顯得消息特別靈通的自媒體,因為和以前在香港流行過的,那些解密領導人的書籍雜誌差不多。剛剛從內地來香港的時候,一度被這些內容吸引,但是當自己成為記者很多年之後,因為有機會接觸到一些一手資訊,也知道了一些這些書籍和雜誌上的內容是如何來的,所以也就不再會花一點時間在上面。

有一個沒有見過面的網友給我發短信,說有自媒體說,我離開鳳凰是因為這位女主人公搶了我的節目。我當然是一頭霧水,因為我已經不止一次在公共場合,在我自己的文章裏面提過,我當年的離開,是因為對於職業前景的悲觀,所以,我從2012年已經開始博士申請,只不過很遺憾,申請了三次,也就是花了三年時間才成功,所以直到2015年才辭職。而這個年份,在這些自媒體看來,正好是一種佐證,證實了這名女主人公是如何有背景,因為居然可以搶了我的節目,迫使我憤然離開。

——節錄自9月信報財經月刊《中國通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