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一些擔憂被過分誇張
2023年10月26日

中美兩國都需要採取政策來緩解經濟和地緣政治緊張局勢,並在氣候變化和人工智能監管等全球問題上孕育健康的合作。如果兩國不能就當前對抗的根源問題達成新的共識,那麼就最終將會爆發衝突。這將不可避免地導致一場毀壞世界經濟的軍事對抗,甚至可能升級為一場非常規(核)衝突。此間蘊含的高風險要求雙方在戰略上保持克制。

撰文:努里爾.魯賓尼 (Nouriel Roubini)

美國和中國仍處於一條衝突軌道之中,兩國之間的新冷戰可能最終會因台灣問題而陷入白熱化,而「修昔底德陷阱」──崛起中的大國似乎注定要與當前霸主發生衝突──正在不祥地逼近。不過中美緊張局勢的嚴重升級(更不用說戰爭)仍有可能避免,從而使世界免於遭遇那些無法逃避的災難性後果。

當一個崛起大國挑戰現任全球霸主時總不免會出現一些緊張局勢。但中美對峙正值美國相對實力或許正在削弱且正致力於防止自身戰略性衰落之時。因此雙方都對對方的意圖充滿猜忌,對抗也在很大程度上取代了良性競爭與合作。在這方面雙方都有一定責任。

在習近平主席的領導下,中國變得更加專制,進一步走向國家資本主義,而不是堅持鄧小平的「改革開放」理念。此外鄧小平「韜光養晦」的格言也已讓位於軍事自信。隨着中國開始奉行日益咄咄逼人的外交政策,它與幾個亞洲鄰國之間的領土爭端不斷惡化。中國試圖控制東海和南海,而且愈來愈迫不及待地想以一切必要手段「統一」台灣。

但習近平也指責美國正在推行自己的侵略性戰略──就是對中國實施「全面遏制、圍堵和打壓」。另一方面許多美國人擔心中國可能會挑戰美國在亞洲的戰略霸權──這是自二戰以來該地區相對和平、繁榮和進步的決定性因素。

中國領導人還擔心美國不會再堅持半個世紀以來一直支撐着中美關係的「一個中國」原則。美國不僅在是否保衞台灣這個問題上變得不那麼「戰略性曖昧」,而且還通過AUKUS安全夥伴體系(澳洲、英國和美國)、四方安全對話機制(澳洲、印度、日本和美國)以及北約的亞洲轉向計劃來強化其印度洋-太平洋聯盟,從而加劇了中國對美國遏制行動的擔憂。

防止衝突的第一步是要認識到一些普遍存在的擔憂其實是過分誇張的。比如美國對中國經濟崛起的焦慮讓人想起幾十年前它對德國和日本崛起的態度。畢竟中國目前存在的嚴重經濟問題可能使其潛在年增長率降至3~4%,遠低於過去幾十年間年均10%的增長率。中國人口老齡化嚴重,青年失業率居高不下;私營和公共部門債務高企;執政黨的各類恐嚇行為導致私人投資下降;致力於實現國家資本主義的做法也阻礙了全要素生產率的增長。

中國經濟不確定性加深
此外由於經濟不確定性加深和缺乏廣泛的社會安全網,中國國內消費處於疲軟狀態。隨着通貨緊縮的到來,該國現在必須擔心「日本化」的問題:很長一段時期的增長缺失。與許多新興市場一樣,中國最終可能會陷入「中等收入陷阱」而不是成為高收入國家和世界最大經濟體。

雖然美國或許高估了中國的崛起潛力,但它也可能低估了自身在許多未來產業和技術領域的領先優勢:人工智能、機器學習、半導體、量子計算、機械人和自動化,以及核聚變等新能源。中國已根據其「中國製造2025」計劃來對其中一些領域進行了大量投資,但要在短期內在十大未來產業中佔據主導地位在目前看來還很勉強。

——節錄自10月號《ChatGPT投資 跑贏大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