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智文:夜市無助經濟!
2023年10月26日

蘭桂坊向來是香港夜生活的代表,但自新冠疫情以來,香港晚間市面一片蕭條,是故近日政府大力鼓吹夜經濟。然而在香港扎根數十年,創辦蘭桂坊的盛智文直言,搞夜市對香港目前經濟幫助不大,長遠而言有更多深層次問題尚待解決。

盛智文認為政府搞夜經濟的構思可嘉,但大約要待明年年底,外界知道「香港回來了」後,才能回復市面熱鬧的氣氛。 (黃潤根攝)
盛智文認為政府搞夜經濟的構思可嘉,但大約要待明年年底,外界知道「香港回來了」後,才能回復市面熱鬧的氣氛。 (黃潤根攝)

撰文:郭顯通 本刊記者

自世紀病毒來襲,香港一過九點,「霓虹熄了,世界漸冷清」是寫照。為振「東方之珠」聲威,港府近日重磅推出「香港夜繽紛」,勢要一洗三年頹風,「讓市民和旅客一同感受香港晚上的活力和魅力」!

「這無助解決問題!」盛智文被稱為「蘭桂坊之父」,夜經濟是他的拿手好戲,卻直言「香港夜繽紛」對經濟幫助不大,「就像患癌了,卻去治頭痛」。

「香港夜市神話已完結」

根據入境處數字,港人於暑假期間逾900萬人次入境深圳,外賣平台美團數據顯示,深圳夜間消費規模按年翻倍,現居全國前列,商場交易規模更是全國第一,搖身一變成「夜經濟老大哥」,反觀香港門可羅雀,未嚐「通關紅利」。

深圳在吸客方面比香港進取得多!記者早前北上深圳尋訪著名港人YouTuber西DorSi,他透露近日與深圳各大商場「密密斟」,研究如何出招吸引港人來消費。除了商場,深圳市政府也沒閒下來,發改委近日祭出《深圳市關於促進消費的若干措施》﹝見表﹞,擺明車馬搶香港生意。

除了招呼周到,盛智文認為,深圳餐飲、住宿、玩樂「平、靚、正」勝香港,因此港人一到周末就愛北上。「待客之道」大敗,香港亟需另闢蹊徑,擦亮自家招牌。

「我們曾有很好的夜市。」上世紀六十年代起,香港夜市風光一時,上環大笪地、油麻地廟街、旺角女人街……其時網絡未發達,夜市賣的東西也多為商店沒有的,人們來到夜市買些新奇的東西,饒富趣味,「那是另一個世界」,盛智文憶述。

時至今日,口味已經改朝換代,「我感覺今天年輕人對夜市興趣不大」,盛智文說,「通常夜市賣的東西都不是那麼神奇(amazing)」。隨着電子商務崛起,加之世紀疫情「加持」,人們已經習慣足不出戶都能買到一切想要的,因此「『我們只能在香港買到這樣東西』的神話已經完結了。」

夜市未必馨香,盛智文作為資深白武士,反提出三大軟實力挽救香港經濟。

一、打造品牌

蘭桂坊最早稱「爛鬼坊」,本來就是洋人集散地,但近年似乎起了變化。盛智文透露,目前蘭桂坊「鬼佬客」佔比只剩下約一成半,內地客以三成半成最大客群。

「他們喜歡品牌。」蘭桂坊在中國是名牌,盛智文留意到現在的客人喜歡特色品牌,最緊要可以「on social media」,盛智文笑言,「有時內地網紅見到我,會走過來邀我一起拍片,說自己有很多人訂閱」。他又讚揚K11購物藝術館有很多文化,設計也很好。這些「香港品牌」,是現在為數不多能夠引起陸客興趣的賣點。

為何說為數不多?「以前內地客會來買名牌,但今天在香港買已經沒有着數」。內地近年大力發展離岸免稅產業(如海南自貿港),奢侈品供應又多又便宜,根本不用長途跋涉來港購物,加之上文所述深圳玩樂、飲食更勝一籌,香港購物自然失色。

最致命的是滙率。今年人民幣兌美元滙率持續走低,港元跟着美元強勢,直接影響兩地消費水平,「滙率真的讓(內地的)東西看上去便宜很多」,盛智文深信「這是經濟體殺手(a killer for the economy)」,因此「要有更多本地品牌」。

二、文藝產業

趁着港府辦夜繽紛的節點,盛智文提出挽救香港長遠經濟的第二招。

看「香港夜繽紛」項目之一「海濱大笪地」的攤位定價,傷健人士歌舞表演1小時高達2萬元,不少人批評「掠水」。香港「文化沙漠」污名非一日之寒,由於長期經濟掛帥,文化實力相形見絀。

盛智文認同,現在正是政府發展文藝的好時機:「人們想要文化!」他以紐約的百老滙音樂劇,以及倫敦的西區音樂劇為例子,百老滙每年僅靠門票就為紐約市經濟貢獻數十億美元,為當地提供接近十萬個工作機會,2019年高達680萬人次入場,且回頭率甚高,達61%,觀眾還會消費在住宿、餐飲及紀念品上,帶動整體經濟,「That's why New York is New York」,值得參考。

反觀香港有超過1000個藝團,每年逾8000場表演,文化創意產業增加值卻佔GDP不足5%,表演者甚至常要出動「悲情行銷」,文化軟實力顯然未充分發揮。

盛智文樂見會展開始熱鬧,藝術展、珠寶展……這些都是取悅來港富商的殺手鐧!他們日間開會,晚間就會去看表演、展覽,「這些人是香港主要收入來源」,因此現在發展香港特色文娛再好不過,「而不只是延長博物館開放時間」。

至於該強調的文化,中大商學院亞太工商研究所名譽教研學人李兆波有心水,「我們曾是英國殖民地,是一個國際城市,這些歷史不可或忘,我們應該循此方向入手」。李兆波早前曾仔細研究過澳門網站,發現澳門並不諱言自己是葡國殖民地,更以葡國風情作賣點,香港若要勝過深圳,就要強調深圳所沒有的,「如大坑舞火龍有蘇格蘭風笛表演隊」,華洋雜處是一大特色,「我們香港要做回自己」。

三、形象升級

第三招則更為簡單,就是花錢升級。盛智文直言「夜市拯救不了香港的餐廳」,餐廳必須奮發,從裝潢、菜單到廚具,都要更新。香港餐飲聯業協會會長黃家和留意到,香港與深圳的差異,在於拚搏的精神。深圳不怕花錢投資,輸了便東山再起,反觀香港近年缺少這份精神,很多東主「勒緊褲頭」,不敢花錢提升。

但盛智文認為,這是挽回國際信心的關鍵。當市容不斷改變,人人力求革新,外人便會覺得「Things are going on」,反之若然一片淡靜,「人人寧願回家睡覺、看電視」,不論本地人或遊客都會失去信心。

盛智文特別提到「香港有全世界最好的海港」,但坦言對政府有怨言,「我們很多建築像停留在1950年代」,但像三藩市、溫哥華等地,都會活化市中心,「讓城市充滿活力(vibrant)」。

政府宜拆牆鬆綁

記者問盛智文,能否參考深圳商場辦室外酒吧,由蘭桂坊帶頭振興香港夜經濟?「這得看政府,Hong Kong is stuck with regulations。」

事實上,夜經濟要成功,關鍵在政府必須拆牆鬆綁。西DorSi告訴記者,現在深圳政府大開中門容納地攤經濟,「城管現在手無縛雞之力」。為促進經濟,深圳放開掣肘,任商人自由發揮,收效有目共睹。

「因為政府不是商人,不懂得做生意,如果他們不放手,就終將失敗」。

——節錄自10月號《信報財經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