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老店毀一旦 甄沾記重新創業
2017年8月31日

曾經甄沾記是一家聞名中外的椰糖老店,曾經甄沾記是一盤家族生意,曾經甄沾記是一個傳仔不傳女的王國,可惜因九十年代一次錯誤決定,被迫關門大吉。跌倒過後,68歲的第三代傳人甄賢賢花光棺材本重新開店,在變化萬千的商業世界再學習營商,改革店舖。

撰文:許創彥   本刊記者

在香港,彷彿什麼都能消失。人、制度、建築物、街坊小店,甚至老字號,猝不及防,一去不復返。

有人認命,默默接受;有人心有不甘,憑一股儍勁,保留自己認為重要的東西,甄賢賢就是其中一個儍人。

過了退休年齡,本該享受人生嘆世界,但68歲的甄賢賢偏花光棺材本,重開絕跡香港數年的百年老店甄沾記。千金散盡,她如今像個剛出道創業的畢業生,每天絞盡腦汁,構思新產品吸引大眾關注。勞勞碌碌,為了什麼?「我不貪多,只希望店舖名字能延續下去,有人記得,那就心滿意足了。」

拼一口氣,點一盞燈,她深信有燈就有人。

三代椰糖王國

說起甄沾記,九十年代前出生的,不少人都吃過他們的椰子糖、椰子雪糕、椰子雪條。做椰子產品做得街知巷聞,可是創辦人甄倫立為何與椰子結緣,反倒是個謎,連孫女甄賢賢也摸不着頭腦:「我們家族都不清楚,他如何學懂煮椰子糖,果真是一個mystery,可能那時多人去南洋,說不定他從他們身上學了這門手藝。」

海外學藝也好,無師自通亦罷,唯一肯定的是,甄沾記廣受歡迎,生意越做越大,到甄賢賢父親甄彩源接手後,已足以在堅道開門店。甄賢賢的童年回憶全在裏頭,店有兩層,「樓下是舖頭,我們一家就住上面,不時走去幫手賣東西,很involved。」

甄彩源早年因意外,一隻眼失明,但沒影響生活,營商還名副其實的獨具慧眼,五十年代已將甄沾記貨品外銷到美加,擴大市場。訂單紛至沓來,甄彩源再接再厲,在1953年買地建廠,而他看中了一個荒煙蔓草的地方──黃竹坑。

「當時黃竹坑仍是漁村,很荒蕪,廠房是我爸爸開山、填海建立的,很少有。」甄賢賢說,四層的廠房輾轉到1958年才建成,但地方偏僻,沒人肯做。甄彩源惟有轉向黃竹坑的水上人招手,豈料這班艇戶就此成為廠房的中流砥柱,女的負責包糖,男的主力開椰子和榨汁,剩下來的椰殼就當柴燒。

廠內滿地椰子,廠外淺灘堆滿椰殼,甄賢賢形容,當時整個黃竹坑氤氳椰子香,「一走進去,香氣便撲面而來。」椰子王國,名不虛傳。

北上致命錯誤

世上沒有永垂不朽的王國,甄沾記也不例外。

甄彩源離世後,在論資排輩、重男輕女的家族企業裏,十兄弟姐妹中排第九的甄賢賢當然沒接棒的份兒,「最後由我的哥哥們掌管。」

但她依舊把所有時間放在工廠,輔助哥哥們,將工廠由半自動化改成全自動化。甄沾記一直穩守本業,直到了九十年代,政府發展黃竹坑,把工業用地改劃成寫字樓,又大力推動無煙工業,變相打擊擁有全黃竹坑最大型鍋爐的甄沾記。眼見香港無路,甄家決定北上另覓出路,把廠房搬到番禺。

敲定搬廠決定之初,家裏人人都對中國市場翹首以待,「我還記得,番禺官員常對我哥哥說:『甄生,國內每人買你一粒椰子糖,你都發達啦!』」

可惜世上的甜言蜜語,都是一顆顆糖衣毒藥。甄沾記北上後沒有發達,生意還一落千丈,甄賢賢現在回想,總結原因:不諳國情。

「一開始去番禺,那些官員說什麼全力支持你,結果進了去,要水沒水,要電沒電,真的很慘痛。」當廠房千辛萬苦建成後,另一樣更慘痛的事正等待着甄沾記。「內地的檢驗很麻煩,雖然我們已在北京拿了批文,但你也知道吧,稍有不慎椰子被扣留,很快就會生筍,變壞了就不能造糖。」

「我們後來就明白,搬廠是個錯誤決定。」結果,甄沾記在番禺弄得焦頭爛額,繼而家族發生爭拗,兄弟鬩牆。最後在1999年,甄沾記被法庭頒令清盤,店舖2006年正式停產。

一粒糖的夢想沒了,一間廠的經典沒了。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跌倒從頭開始

甄沾記倒閉後,甄賢賢去了美國,人在外地會想家,甄賢賢也不例外:「甄沾記三個字對我意義太大, 我真的不想浪費爺爺的心血。假若店舖在我們這代敗了,我百年歸老在下面看到爺爺,肯定不安樂。」

一直渴望重開舖頭的她於是聯絡哥哥姐姐,惟當中有人年事已高,有人意興闌珊,只剩下排第八的姐姐願意投資。「我那時跟姐姐說,不打緊,我們兩個單身,無後顧之憂,就由零開始再創業吧。」

任憑兩人花光積蓄,僅足以買回甄沾記商標,其他不屬於甄沾記。如今的堅道門店,變成了住宅;重建後的黃竹坑廠房,雖然仍叫甄沾記大廈,卻是一棟屬於新鴻基的摩登商廈。

2011年,甄沾記重開,市場佔有率是零,年逾花甲、既創業又守業的甄賢賢坦言,一開始擔憂不已:「我真的很擔心,很怕大家已忘了甄沾記。」

幸虧重開後的工展會,給了甄賢賢一顆小定心丸。甄沾記第一年擺賣沒攤位,通泰行義不容辭借出部分攤位;很多市民看到甄沾記招牌,都自然走過來,買東西,說聲支持,令甄賢賢感動不已。

人靠衣裝 糖靠包裝

感動歸感動,但甄賢賢說自己在工展會,還感受到絲絲危機感:「每個顧客走過來都說幫阿媽買,幫阿嫲買,我心裏想着,這趟糟糕了,我們斷層了。」

曾在美國大學主修國際貿易的甄賢賢,深明商業世界瞬息萬變,你不適應時代,時代就會淘汰你,所以工展會後,她一直謀求改革。人靠衣裝,糖靠包裝,改設計便成為甄沾記革新的第一步。

然而甄賢賢很快發現,找設計師毫不容易,要麼太貴,要麼話不投機,苦無人才之際,她找到救星。「我有天走進了北角一家日本菓子舖,覺得裏面的設計、包裝都很特別,接着我冒昧問老闆是誰操刀設計,她說是她弟弟,但他很忙, 常常沒空。我那時立刻說我等他吧,於是乎等了三四個月他才有空見我。」

這個「他」,就是Keo。

遇到甄沾記前,Keo幫一家初創護膚品公司做品牌設計,三年內,他不斷推陳出新、搞演唱會、上報紙,用盡一切方法建立品牌形象,結果公司由兩個人擴充到120多人,一年周轉一億七千多萬,最後還被上市公司收購。「你想想,一家名不經傳的公司也能三年時間build up,何況甄沾記這百年老店,還不用花那麼多功夫,所以我聽到,就跟她(甄賢賢)說,放心,絕對有得搞。」Keo說。

工展會後,Keo小試牛刀,幫甄沾記設計剛推出不久的椰汁年糕包裝。結果怎樣?甄賢賢搶着道:「只有這款賣得!我發現很多少女,不理價錢,只要包裝漂亮就買。所以我下了決心,一回到香港,就全改包裝。」

Keo其後從甄沾記的舊廣告尋找靈感,設計出一個個簡約而高貴的包裝,好些產品背後還附上品牌歷史,傳統之餘,亦不失時代感……

——節錄九月份《信報財經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