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許創彥 本刊記者
每逢春夏兩季,香港水域總出現「大屠殺」,傳來陣陣屍臭。有時,大批魚慘遭「毒手」,浮屍海面;而更多時候是不見天日的「殺戮」,蠔、蜆、珊瑚無一幸免,一隻隻伏屍海底。
誰是「兇手」?不是嗜血的鯊魚,是毫不起眼的海藻。三十多年來,因海藻泛濫而成的紅潮一直困擾香港,導致水體缺氧。即使政府動用銀彈淨化海水,紅潮依然難以遏止,威脅香港漁業。
一物治一物。近日,香港大學科學院教授梁美儀便想到以天然方法對治問題:養蠔。
營養過剩全球500「海洋地獄」
水質好壞,跟漁業興衰從來密不可分。五、六十年代,海水污染少,漁獲自然多。可是,此情此景到八十年代急轉直下。隨着中國開放,數千座工廠於珠江三角洲拔地而起。工業愈來愈發達,同時工廠污染物愈來愈多。記者按漁民憶述,當年常見的白鱲、紅頭、青衣,現在已杳無蹤影。
污染物本應經過處理,可不少商人直接把五顏六色的污水倒進珠江。河水水流就這樣送到河口的香港。
對我們來說,七彩海水固然噁心;對海藻卻是「大餐」。工業化學物含有大量氮、磷等植物營養物予海藻爆炸性繁殖,於是這個「富營養化」(eutrophication)的情況,一下子引爆陣陣紅潮。按漁農署統計,自1980年起,紅潮個案由七十年代不過四次,大幅跳升到二十多次,到1988年更創下一年88單紅潮個案的紀錄,到九十年代數字依然高企﹝見圖﹞。
紅潮一來,漁民損失慘重。2015年,有毒的「米氏凱倫藻」在香港東北水域大規模爆發,九個魚場受影響,大量魚因鰓組織受損而死。別以為海藻沒毒就能逃過一劫,牠們大量出現,抽光氧氣,也會讓魚缺氧而死。1998年,由「指溝凱倫藻」形成的紅潮肆虐全港水域,26個養魚區遭殃,逾3500噸魚死,損失2.5億元。
即使魚死了,海藻最後也死了,但悲劇尚未結束,從事海洋研究與教學逾20年的梁美儀指出,卒不忍睹的悲劇還在後頭:「海藻死後沉底,海床的細菌會吃牠們,細菌多了又耗氧。魚還好,有些缺氧時趕得及走,但海床的底棲動物走不了,死傷無數。」
這些生靈塗炭的「災區」叫「死亡海域」(Dead Zone),根據《科學》(Science Alert)的研究,如今全球的死亡海域已比五十年代擴大了三倍,至少500個,總面積逾3200萬平方公里,範圍比非洲大。美國史密森研究院(Smithsonian Institution)早前做的調查更明確指出,香港有三處為極低含氧量的「死亡海域」,包括珠江口、吐露港和西貢牛尾海。
蠔是天然濾水器
梁美儀說,香港政府一直有改善水質,海水淨化有功用,紅潮少了,但問題依然存在:「因為海水淨化計劃只用初級化學處理方法,沒去到二級。二級好一點,但營運成本太貴,需要地方很大。」
眼看政府無計可施,兼任漁業提升基金主席的梁美儀靈機一觸,「不如把紐約的Billion Oyster Project(BOP)帶來香港吧。」
紐約曾經是盛極一時的「蠔港」,十九世紀,整座城市每天吞下一億隻蠔。可惜到二十世紀,工業發展污染水質,海灣漂浮著無奇不有的東西,污水、垃圾、腐爛的七人車⋯⋯養蠔業荒廢了,「蠔港」遂變「臭港」。直到2008年,New York Harbor School的師生不想養蠔就此消失,忽發奇想發起BOP,保育歷史之餘,也淨化海水,一石二鳥。
「香港水體之所以那麼混濁,就是因為我們沒了蠔這些生物,牠們做biofiltration(過濾)很有用。」蠔是濾食性生物,會捕食水裏的浮游生物和粒子,變相清除雜質。梁美儀的團隊早前做了實驗,發現每隻蠔一天能過濾21.6至52.8公升海水,「按此過濾速度,我們放一億隻蠔到維港,每天維港能filter兩次!」
激活生物多樣性帶動漁業
用蠔濾水,不但成本低、效率高,而且蠔更能賣出去獲利。好像BOP,他們已在紐約養了約2500萬隻生蠔,現在已有70家餐廳答應從他們那邊取貨。留意,他們的計劃不是到餐桌就完了,好戲在後頭:食客用膳後,BOP團隊會去收集蠔殼。蠔殼會放在戶外一年,其後在殼上黏上蠔卵(oyster larvae),待蠔卵成熟,再放回紐約港,成一個循環,務求讓整個計劃更完備、可持續。
香港也是個嗜蠔之城,梁美儀認為香港屆時也可效法紐約,聯絡餐廳要貨,「也許第一造吃太多雜質,太骯髒不能吃,但第二造可吃了。」更重要是,過濾後的水乾淨得多,「富營養化」與紅潮爆發的機率進一步降低,必然會多了生物棲息。生物多樣性多,漁獲變得豐富,漁民必然受惠。
BOP全然民間自發,自己搞網站眾籌買蠔苗,並招攬了6555個中學生、1053 個義工幫忙養殖、打理,希望2035年前在全紐約養10億隻蠔,不費政府分毫。
可是,梁美儀認為實現這種「童話故事」不能單靠香港民間,「第一筆錢很可能要政府出手協助。政府不能在這些事上再laissez faire(自由放任),要更積極幫忙。」
梁美儀與團隊正積極研究各處水流、生物多樣性,從而考慮養多少蠔,他的首選是「死亡海域」之一的吐露港。「如果能改善水質,解決得到紅潮問題,香港便能成為亞洲首個推養蠔濾水的城市!」絞盡腦汁think out of the box,梁美儀純粹想證實一件事:香港水域可以不是地獄,漁業也並非夕陽行業,「不要常想到很絕望,只要動動腦,we can do something。」
——節錄自五月份《信報財經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