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豪》的博弈論:虛張聲勢更能贏
2018年10月4日

本來筆者並沒有興趣看《我的超豪男友》(Crazy Rich Asians),但在收到總編輯鄧傳鏘先生的邀稿下,才入場一看。故事的情節是意料之內的,最突出的可能是各種奢華炫目的場景。豪華婚禮在教堂舉行,新娘子進來之際,頃刻間地板湧出水流,模擬水稻農田的景致。她拖着婚紗從水裏款款走上舞台,意味亞洲已由小農社會,脫胎換骨,成為一個由鋼筋與金錢建構而成的大都會。

撰文:卓盈

看完《我的超豪男友》(以下簡稱《超豪》),我不明白為何此戲能獲得如此好的票房。它不單止是美國票房冠軍,而且肯定成為歷來最高票房的一套全亞裔演員的荷里活電影。無他,因對上一套大製作已是25年前的《喜福會》。電影固然令「黃皮白心」的華人深感共嗚,另一方面相信能為西方人帶來一貫的中國奇觀,對他們來說也就是異國風情。如麻將,《喜福會》拍了麻將,麻將在《超豪》也有出現。但它來了一點fusion,結合了西方博弈論(Game theory)的元素,放諸麻將枱上。施展者是女主角,她是一名經濟學教授。而她的對手是認為她「永遠不夠資格」的未來奶奶楊紫瓊。

她用的博弈論手段是Bluff,中文譯做「虛張聲勢」或「詐唬」,她說:「關鍵是贏,而不是避免敗陣。」(The key is playing to win,instead of trying not to lose)。

你越看不起我,我越要做出成績來。在同一場婚禮上──男主角友人的水稻婚禮,楊紫瓊沒有邀請女主角坐在她身旁,幾乎對她不屑一顧,但女主角未有難堪,剛巧在席上看到曾發表經濟論文的一位公主,她靈機一觸跟公主攀談,就這樣其位置較未來奶奶還要前。

給西方人看的中國奇觀

其餘奇觀還有什麼?你想像得到的亞洲偏中國元素都在了──紅燈籠、包餃子,還有蘇絲黃世界年代的老歌,包括《何日君再來》、《我要你的愛》、《人生就是戲》、《你懂不懂》⋯⋯,乍聽最驚喜是竟然有首廣東話歌,葉蒨文主唱的《200度》,「這晚,這晚會暖到爆炸;這晚,這晚會曖到爆炸!」

八十年代的金曲,中文歌詞明顯說情慾,而它是改編歌,由麥當娜的Material Girl改編而來。《200度》配襯女主角的「整裝環節」下播出,女主角不停試換造型,然後有點娘娘腔的造型師和朋友在旁指指點點,那種荷里活喜劇必然出現的情節。

然而,此戲的女主角由頭到尾都要擺脫「Gold Digger」(貪錢女人)的形象,但Material Girl唱的是什麼?麥當娜唱「如果這個男人沒有給予我足夠的金錢,我就會離開。」黃皮白心,中文歌本是西洋歌,這首歌推算深一層的意義,其實有點走調子。

有些人批評,美國人眼中的亞洲人只有中國人,因而此戲就只有華人──男主角一家都說普通話,楊紫瓊偶然來點廣東話,但背景設在新加坡,總之主要角色都是華人。然而,中國近年崛起之快,確是令全球瞠目結舌,甚至特朗普也不甘心要展開貿易戰。

戲內有句笑話,是新加坡一個男富翁看到女主角體型纖瘦,就取笑她:「美國人現在都在挨餓了!」不禁令筆者想起在《全英一叮》(Britain's Got Talent),一個來自非洲的黑人,來到英國定居不久,就經歷金融海嘯,全英國人人在愁眉苦臉,他大惑不解說:「真不明白為何你們叫這做危機?如果這是危機,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在哪兒呢?我也看不到飛機飛到伯明翰,從窗口投擲『炸魚薯條』(fish and chips)!」棟篤笑藝人名為Daliso Chaponda。前者笑美國經濟大不如前;後者笑即使英國經濟大不如前,以至陷入金融海嘯,然而她還是一個十分富足的國家。

自卑的人類努力追求優越

心理學大師阿德勒(Alfred Adler)說:「凡是人類皆有自卑感,也都會努力追求優越。」這是否中國人今天富起來的原動力?

大家有沒有這樣的感覺,近年部分中國人由自卑轉而自大,以往回鄉帶糖果衣物送給親友,他們感激不得了,每每談到香港,總是一抹艷羨的眼神。數十年過去,有次筆者出差,遇到一個廣州記者,他帶點故意地問香港報紙一般印多少份數?《蘋果日報》目前每天發行量十多萬份。因筆者當時不知數字,在語塞的同時,廣州記者卻十分自豪地說,其報章的印數是100萬份,還沒計網站瀏覽次數呢。又或者,一些內地尖才來港成為專業人士,飯敍間有恥笑香港市場規模小者,或取笑我們的電子支付如第三世界。這是否阿德勒所指的「被寵壞的優越感」?但他認為這也是自卑的一種。

——節錄自10月號《信報財經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