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M太平洋創辦人林師龐:科技靠人和!
2019年7月24日

林師龐常常在車間巡視及和員工溝通,激勵士氣。 (受訪者提供)
林師龐常常在車間巡視及和員工溝通,激勵士氣。 (受訪者提供)

撰文:鄧傳鏘 本刊總編輯、張以立 本刊特約記者

既是打工亦是創業

ASM太平洋現時已是全球最大的半導體和發光二極管行業的集成和封裝設備供貨商,業務遍及幾十個國家及地區,市值達300億港元,這間低調的高科技公司能在香港這一科技沙漠發茁壯成長堪稱異數,70歲的林師龐(Patrick)是最大功臣。

憶述當年進入高科技行業的經過,在外人眼中是誤打誤撞,作為虔誠基督徒,他更相信是神的指引。

林師龐讀工程出身,1975年,年僅27歲已在一家美資生產磁環記憶系統的電腦公司擔任工程部經理,原本薪高糧準,卻不幸遇上石油危機,總公司決定關掉香港的工廠止血。當時林師龐已是兩個孩子的父親,作為家庭經濟支柱,卻面臨失業的厄運。

這時恰巧有個荷蘭藉商人,希望在香港設立貿易公司代理半導體物料及設備產品在亞洲銷售。林師龐當時缺乏銷售經驗,對剛冒起的半導體行業也一知半解,卻因為有技術背景而獲聘用。「我當時受荷蘭老闆所託,以5000美元(約2萬港元)創立ASM香港公司,從辦理公司登記,找辦公室、請人、開拓市場。」總之一腳踢,名義上是僱員,其實是創業。

班底全是香港人

那位荷蘭老闆一直以來絕少過問具體業務,林師龐就靠着五千美金資金,不斷去賺錢再投資。76年,荷蘭老闆又在美國開設了一間半導體的公司,81年美國上市,香港業務作為美國上市的一部分。然而母公司擴張過速,資金匱乏,反而需要倚重年年賺錢的分公司輸血,變相窒礙了香港業務的發展。

在林師龐的建議下,香港業務在89年獨立上市成為ASM Pacific,作為大股東的荷蘭老闆則由於需要資金而逐漸減持。

如果稱ASM是香港本土孕育的高科技公司毫不為過,除了創辦過程與香港千絲萬縷,也由於絕大部分高管都是香港人。「人們常掛在嘴邊的大疆,其創辦人只是來香港讀碩士,之後就返回大陸發展了。可是幾代ASM管理層,差不多全是香港人。」林師龐自豪地說。

ASM總部現時在新加坡,為了吸引ASM,新加坡給予了很多優惠,如免稅、現金補貼,反之香港政府則沒有優惠。

香港作為細小經濟體,本土市場細,高科技人才不足、以往缺乏政府扶持。在種種劣勢下,ASM如何殺出重圍呢?

林師龐吐出六字真言:「紀律、專注、毅力」。

自1975年至2006年退休,林師龐長達31年在同一間公司服務,雖然產品更新換代快,但從沒有偏離本行。「好多年前,我招呼荷蘭老闆來香港,開車經過錦繡花園,大家開玩笑說,不如買十間物業來投資!當年如果真的買了,物業又不幸升值了,那今天ASM就不一樣了!因為專注點不同了!」林師龐慶幸地說。

林師龐向時任特首董建華介紹ASM的產品。 (受訪者提供)
林師龐向時任特首董建華介紹ASM的產品。 (受訪者提供)

ASM從一間「山寨廠」到打敗強勁的競爭對手,發展成今日的龍頭,靠的是專注。他提到,當初一間很有實力的美國同行,因為不夠專注,沒有毅力解決問題,幾年後已處於下風。「那個行家有架機器很先進,只是其中一個工藝做得不好,導致整部機器出問題,行家的做法是直接將項目腰斬,轉去買另一家公司。願意賣出的當然不是好的公司,行家經營失敗後又去協助一家澳洲代理公司,希望成功後可以買下對方。雖然成功了,對方卻不願意賣。在行家十幾年的折騰中,我們卻由零變成最強的公司。」

——節錄自七月份《信報財經月刊》